Dimitri博士:如何应用教父精神

按:这是Dimitri博士希腊哲学与教父精神第五次讲座,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次讲座:如何应用教父精神。本讲座从东正教礼仪和灵修的角度阐明教父精神不应该停留在思想层面(即学术研究层面),而应该参加通过参加教会礼仪和操练灵修生活践行出来。 注:本文讲稿和问答环节由lily姐妹按照同声传译阿甲的普通话整理而成。我们相信阿甲当时的翻译,也认为整理的中文讲稿基本代表了Dimitri博士的看法。我们也相信整理出来的中文讲稿和问答环节能更广泛地服务到不通西文的读者。然而同传的翻译和讲稿的整理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根据视频内容进一步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Dimitri博士《如何应用教父精神讲座讲稿问答》,阿甲同声传译,lily编辑整理,2023年11月10日网上讲座,光从东方来,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今天是我们这个主题之下的第五次讲座。上一次我们谈到从希腊哲学到教父精神的转化。这一次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把教父的精神践行于我们当下的生活。 当我们谈到这个主题时,我们不能,也不该把教父和教会割裂开来,他们和我们都是教会的成员。在东正教每一年的礼仪当中,某些日子教会会吟唱一些赞美诗,歌词涉及教父这一群体。请看下面图片上这一首赞美诗。 图片的左边是希腊文,右边是英文,歌词大意是: 是祢,基督我们的上帝配得极大的尊荣。 是祢,在地上设立教父如明灯照耀我众。 是祢,借他们引导我等进入真实的信仰。 是祢,全然充满怜悯的那一位荣耀归祢。 这首赞美诗告诉我们是上帝设立了教父作为引导我们的光,为要让我们进入真正的信仰,这是上帝的工作。圣诞节将要来临,在教会的传统中圣诞节前40天,也就是从11月15日起是大斋期的开端。下一首赞美诗在圣诞节时会被咏唱。这首赞美诗非常的优美,它以诗歌的形式向主求问。 歌词大意如下: 基督,我们能向你献上什么呢? 祢为我们的缘故取了人的样式; 万物藉祢而造并向祢献上感谢: 天使,献上赞美; 天空,献上星宿; 博士,献上礼物; 牧人,献上惊叹; 大地,献上洞穴; 我们,献上圣母。 哦,永在的上帝, 求你怜悯我们吧! 在临近圣诞节的时候思想这些事是很好的。藉着赞美诗和礼仪,我们得出如何过教会生活的一些答案。因为信心的经历是源于上帝的恩典,是礼物,所以歌咏者希望用某种方式作为感恩的回应。那么,相信这位三一上帝的信众们能向祂献上什么呢?他们献荣耀给上祂。正教(Orthodox)一词的后三个字母dox的来源是希腊文Doxa其意为“荣耀”。所以,作为一名正教徒的意义就是要向上帝献上正确的荣耀。Doxa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信仰”。我们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讲座中都谈到过希腊哲学。这种向上帝献上荣耀和感恩的方式区别于希腊哲学家们所做的事。因为就算是古希腊最优秀的哲学家也不向上帝献上荣耀和感恩。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进行希腊哲学思辨和正教徒归荣耀于上帝,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我们来看正教的“荣耀颂”(The great doxology,天主教译为“光荣颂”)。每周日礼拜时,在早祷之后和金口约翰圣礼仪之前,一般会有一个几分钟的简短吟唱——“荣耀颂”。赞美诗开头几句的大意是:荣耀归于祢,祢光照我们。荣耀归于至高神…… 这歌词让我们想起在旷野的牧羊人去见婴孩耶稣之前听见天使唱的赞美诗。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怎么通过另外两件事来荣耀上帝。图中展示的两件事,第一是一本书,《基督永恒之道》作者是单萌心神父;第二是修道主义和耶稣祷文。 单萌心神父写的这本书是得益于他的神师塞拉芬.罗斯(Rose·Seraphin)神父的早期研究。罗斯神父已经安息了。本书的链接在图片上,如果有感兴趣可以下载。我无法代替中国人去评价这本书的好与坏,这要你们自己去判断,但是可以看出作者在努力尝试把东正教和中国的“道”这一概念做连接。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摘要。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同时看到基督和他的信息,以及老子和他的思想。老子虽然生活在基督诞生前500年,但他凭直觉觉察到基督在万物中的临在。” “在中国文化当中,师承方式是老师将智慧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方式。东正教也遵循同样的传承方式,这样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基督本人。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脉络在正教会中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西方教会在这一点上却自1054年出现了断裂。” 作者在书里想呈现的是中国古人传承智慧与东正教传承信仰都是师徒代代相传的方式。在东正教我们可以找到清楚的引导,诸如如何获得内心的静谧,如何克服自己的情欲,如何做到摆脱杂念和培养品格,如何识别属灵的欺骗,所有这一切都帮助我们更加安全和正确地走向上帝。这是此书上的一些要点,中国读者也许会觉得很有意思。 我们接下来谈一谈第二件事,以属灵的生活荣耀上帝。它对我们来说既是目的也是践行的方式,适用于我们所有的人。这与我们在教会的呼召、职位;与个人的职业、种族、社会背景和贫富都没有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教会的构成。她主要由三类人组成,第一是平信徒,第二是修院的修士和修女,第三是教会的神职人员,主要是指主教、神父和执事或称为辅祭。无论是谁,我们都有同样的属灵目标,操练的方式也一样。这一点我们总不要忘记。因为我们可能认为属灵的操练和生活与平信徒无关,应该是修院里那些穿着黑色长袍的修士或者教会的神职人员的事。说到第二类修道者,在我们希腊的北部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可以介绍给大家。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修道圣山——阿索斯山。 这是一个修道的圣地,有一千多年的修道传统,坐落着二十所修道院。这是其中一所修院的照片,它的规模很大,与世隔绝。这座圣山只允许男性进入,女性不得进入,当然在山的周围有一些女修院。地图中红标所在的那个半岛就是阿索斯山,全部奉献于修道之用。这里海拔最高处是2360米。 这是阿索斯山里一座位于海滨的俄罗斯风格的修院,修士们来到这里就是专注于一件事——祈祷。 这是他们在祈祷的照片,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的服饰、表情和祈祷的氛围。 这是他们的餐厅,桌上的食物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味道不错,它们都是修士们自己做的食物。餐厅的墙壁上绘有许多的圣像,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教堂的延伸部分。通过这些照片可以大概地了解一下修院的内外情况。我知道在亚洲也有修院,而这里是东正教的修道圣地。修士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上为荣耀上帝。 上图中是另一个荣耀上帝的方式——“耶稣祷文”。修道者、神职人员、包括平信徒都应该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这件事上。修道者每天要念诵这个祈祷很多很多次。“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 这则简短的祷文包含了全备的圣三一教理。我们很明显地在祷文中看到耶稣和上帝之名,那么圣灵之名呢?圣保罗说过:“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和合本)所以,在祷文中主耶稣之名就包含了圣灵,而上帝之子也包含了天父上帝。通过这个祷告我们祈求的是上帝的怜悯。大家能否想到在圣经中有谁做过类似祈求上帝怜悯的祷告呢?最明显的有两位,一位是税吏那不同于法利赛人的祷告(编注:路18:13,“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和合本);另外一位是耶利哥城路边的瞎子(编注:路18:39,和合本),他请求主耶稣怜悯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耶稣时代的祷文一直传承到现代,我们今天还在这样祷告。通过呼求耶稣的名,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主耶稣身上,同时排除我们内在的各种杂念或者邪念。因为我们都知道让心灵保持清静和专注是多么地困难,哪怕是一分钟你我可能都做不到,总有各种念头在我们心中盘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祷文来充满我们的心,让它指引我们的心思意念朝着正确的方向。修道者每天大量地念耶稣祷文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保持不住地祈祷状态。 他们常常用这种祈祷绳。这个祈祷绳每一个小节都是很小的一个十字架形状,在末端是一个大的十字架。修道者拿着祈祷绳,当他们捻过一个结时就诵念一次耶稣祷文。 在前四次讲座中我们了解到,教父们能够看清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提炼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使用这些部分向非基督教受众阐述基督教的信仰。他们采用了希腊哲学的术语来表达基督教的信仰和神学,其中最好的例子是用logos(道)这个希腊文来描述耶稣基督。我们今天添加的新内容就是Doxa(荣耀)这个词,把荣耀献给上帝。古希腊哲学有告诉我们如何向上帝献上荣耀吗?没有。想要荣耀的是人自己,就像那些古希腊的运动员们,他们自己想要获得荣耀。虽然在古希腊人们也会向神灵献上牛、羊,但这也不过是讨好而非献上荣耀。上帝并不需要从人得荣耀,但把当得的荣耀献给上帝时我们的心里会充满喜乐。另外,还要思考我们能将什么献给上帝。这五次讲座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思想上帝,也鼓励大家能够在实践当中操练如何荣耀祂。在实际生活中荣耀上帝是正教信仰的本质。 我们会问如何去做呢?如何参与到上帝的恩典当中呢?答案是向上帝献上荣耀,过去的两千多年中基督教的圣人们向我们显明了这一答案。 这是一幅中国圣人们的圣像。他们是如何向上帝献上荣耀的呢?他们都是殉道士。他们为了见证上帝而献上了自己的生命。很多中国的圣徒都这样做了,从圣像中可以看到其中还有一些小孩子也为主殉道。 使徒圣保罗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和合本)这就是圣人们给我们作出的榜样,我们需要效法他们,看着这些先贤的榜样,追随他们的脚踪。 在每一天正教的日历中都有很多的圣人被纪念。昨天我们纪念的是一位比较现代的圣人——涅克塔留斯(St. Nektarius)。纪念圣人时,教会会为圣人们点上蜡烛,但这不足以表明我们对圣人的尊敬,最好的敬礼方式是效法这些圣人的生活,如同圣保罗所说的那样。 我们可以效仿圣人们的生活方式、热切的祈祷、面对逼迫时的勇气。上图中的中国殉道士们以身赴死,而今天在伦敦或希腊可能不会有这种性命之忧,但是会有其他的逼迫现象,比如在伦敦可能有人会嘲笑基督徒的信仰。效法圣人,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被点亮,正如他们被上帝光照一样。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爱上帝,如何呼求圣灵。虽然他们每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环境各不相同,但正因如此,才给我们留下了异彩纷呈的信仰生命的榜样。 这一位是新神学家圣西门(St.Simeon),在1022年安息主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他在一首赞美诗中写道:“圣父是光,圣子是光,圣灵是光。”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亲身经验到上帝是光,是那非受造之光。 这是他的另外一首关于圣爱的赞美诗,歌词大意是: 被造者, 如何理解: 祢存在之方式? 祢圣子之降生? 祢圣灵之运行? 如何得知祢的全部? 如何深究祢的本质? 圣格里高利.帕拉玛是14世纪的一位圣人,在1357年安息主怀。他的祷文这样说:“照亮我的黑暗。” 帕拉玛也在阿索斯山上住了一段时日。他越是看到上帝的光,他越是想要摆脱自己内在的黑暗。 最后,留下一个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基督教在宗教和哲学之外给了我们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要记得正教是一个完整地保留了教会教导和精神(Ethos)的群体。 问答环节 问题一:现在东方教会是否单指东正教?...

November 11, 2023 · ephremyuan

随想 10则

1 如果学术是把自己的命挂在一手材料上,那么基督徒是把自己的命挂在爱上帝爱人的诫命上 2 所谓宽门大路就是心思往外面跑,追逐世界的荣华富贵,贪图肉体的享乐;所谓窄门小路就是心思往心里跑,追逐攻克己身,操练节制,警醒祈祷,建立美德。 3 除了把握当下,没有完美时刻;除了愿你的旨意成全,没有完美结局 4 论困苦:神借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为何人选择罪恶要过于苦难呢?因为有罪中之乐,而苦难就是不犯罪的难受。你要谨慎,不可重看罪孽,因你选择罪孽,过于选择苦难。 5 如果主耶稣基督就是那道,那教会修院就是最佳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所;如果主耶稣基督是全人类的医生,那么教会就是最佳的医院。然而,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教会只能接纳认罪悔改的人,康健的人(自认为没有罪的人)无需教会。 6 有一次谢饭,我祷告说:“求主洁净这些食物,也洁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过后,小儿子过来问:“爸爸,什么是灵魂呀?”我说:“就是你用来说话的那个东西。” “那是嘴巴吗?” “不是,你不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心里也在说话?” 他点点头,我继续说:“心里说话的那个东西就叫灵魂。” 然而,他说:“爸爸,你知道吗?上帝就在我们心里。” 我说你说得对。原来有些东西,小孩子懂的,大人不一定懂。 7 一颗没有被痛苦折磨,没有因贫穷(无论是灵性的还是物质上的)而谦卑的心不能领受上帝的恩典。这恩典的代价是很高的。——-圣索弗罗尼 8 我清楚知道你写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做祈祷以外的任何事。那就是当我在教父们的话语中理解这能力时,[也就是说,]世上没有比祈祷更艰难的工作了。但当人借着祈祷克服试探时,祈祷变得甜蜜无比。并且这条路确实痛苦,狭窄,如主所言的少有人找到(太7:14)——圣索弗罗尼 9 问:东方教会对现代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不如换个问法,如果主耶稣,使徒和教父们活在当今时代,他们会问现代社会对上帝的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10 清心就是一种不断祈祷的状态,因为只有不断祈祷的人才能做到清心。这是毋庸置疑的。

March 26, 2023 · ephremyuan

教父的灵修哪几位是最深的,灵性最好?兼论修士的饮食

按:封面图片源自于埃及沙漠真实照片。这是笔者《沙漠教父言行录与心祷默观传统》讲座的系列问答之七和八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题七:哪几位教父的灵修是最深的,灵性最好的,推荐读哪几位的著作? 答:笔者听闻有些学者推崇天梯约翰是灵修著作的最高峰,但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排列,因为我觉得我没有资格。 我的灵性可以说是一无是处的,我真心觉得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灵修境界之高低。我尊重所有的灵修文献,哪怕其中一些描述和说法笔者暂时不能理解或无法接受。4世纪开始形成的文献有《沙漠教父言行录》,卡西安的《会谈录》,大圣马加略的《讲道》,大圣巴西尔的长短会规,艾瓦格里的灵修著作等都比较有名。但若说笔者个人偏好是有的,就是巴西尔的长短会规,但并不代表我认为巴西尔灵性是最好的,灵修是最深的,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问题八:修士们吃很少的饭和水,一生都是这样,身体哪里来的能量去做很多事情? 答:这个是有可能的。其实我们读一些佛教文献,也有类似的记载,这说明我们的身体适应力是很强的,只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来,经年累月养成的守斋习惯。因此,笔者相信他们的描述是真实的,就是说,他们一天吃一次,一次一片面包加一点盐,就能活下来,这是有可能的。 对于在世生活的基督徒,我的建议有两点。第一,不可今天大鱼大肉、暴饮暴食,明天就只吃面包加盐或者禁食几天。而要逐步减少自己的饮食量,比如以前一日三餐的,可以考虑逐渐减少到一日两餐;一顿饭吃三碗饭的,可以逐渐减少到一顿一碗饭;以前食物丰富的,可以逐渐减少食物的品类等等;第二,由于在世基督徒工作家庭要照顾,在体力上有更多需要,因此不太可能能达到他们那种禁食程度。所以一顿只吃面包加盐的情况,就不一定适合,并且每个人的体质,年龄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禁食。总体的原则,是饮食不是为了肚腹的享乐,而是为了满足身体之必须,不要吃饱,保持饥饿感就停止进食为好。

December 25, 2022 · ephremyuan

沙漠教父如何看圣经与圣灵之间的关系?

按:这是《沙漠教父言行录与心祷默观传统》讲座的系列问答之六,涉及早期教父的解经方法论。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答:首先,沙漠教父认为解经是非常艰深,十分危险的。因此,他们要是不知道一段经文的意思,就说不知道。可以说,圣经对沙漠教父来说是干粮,不是初学者就能去解释的。因此,我们会读到以下的例子: 一些老人家来探望阿爸安东尼,他们中间有一位叫阿爸 约瑟。老先生要试验他们,就提议读一段圣经从最年轻的开 始,逐一问他们如何解释。于是每一位都按自己的能力说出自 己的见解。可老先生却向他们每一位说:“你们一点也不理 解。”最后他对阿爸约瑟说:“你又如何解释这段圣经?”阿爸 约瑟回答说:“我不晓得。”于是阿爸安东尼说:“的确,只有 阿爸约瑟找到了诀窍,因为他说‘我不晓得’。(安东尼17) 亚孟又 说:“那么,我若必须与邻居谈话,你建议我与他谈圣经呢?还是教父们的教导?”老先生(即阿爸波伊曼)回答说:“你如果不能保持沉默,就跟他谈教父们的教导吧,这样不会比谈圣经危险。”(亚孟2) 他比别人伟大之处在于,如果被问及如何解释圣经的某个部 分,或者一些属灵的教训,他不会即刻答复,反而先说自己不懂个中意思。如果有人再问,他就不再说话了。(庞博 9)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沙漠教父们不读经,他们最常用的方式是背诵圣经,时时默想。因为他们知道圣经在灵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阿爸伊比芬尼第9-11节专门提到圣经的作用: 他也说:“研读圣经是防止犯罪的良方。” 他又说:“我们若对上帝的律法一无所知,就是对救恩的大背叛。” 他又说:“对圣经一无所知,就如临到悬崖和深渊还不知情一样。” 最后,**沙漠教父们认为,只有圣灵才能解释圣经,而只有清心的人才能直接蒙圣灵指引。如此看来,解经与圣灵的启示直接相关,而圣灵能否启示与个人的灵修生活直接相关。在阿爸们看来,一个人没有达到清心的境地,就去解经是很危险的。**阿爸们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当人问及一些问题,他们不马上回答,而是等候上帝的启示才回答。 莱岛的阿爸亚萌(Abba Ammoun of Rhaithou )问阿爸西索说:“我读圣经时,思想专注在文字上,这样有人问起我就有话说了。”老先生对他说:“这是不必要的。更好的方法是先透过清洁心灵来充实自己,没有忧虑,然后再与人说话。(西索17) 两位弟兄问庞博一些问题,庞博四天没有回答。他们要走的时候,牧师安慰他们说:“弟兄们,不要烦恼,上帝会眷顾的。老先生一向的做法是等候上帝的启示,然后才愿意开口的。”(庞博2) 而现今的解经方法论则偏重于学术研究层面,比如说学了原文,掌握了一套解经方法,了解一些现今著名的解经学者就可以解经了。在沙漠教父眼中,这种方法论就像把房子建立在沙土上,是经不起风雨的。因为解经者本身没有活出圣经的话。 现今的解经为了夺人眼球,各种奇思妙想尽发,其目的更多的是让人信服他的解经,而非让人遵行圣经上的话。这是我们这个世代的悲哀,而沙漠教父们给了我们一条出路。

December 21, 2022 · ephremyuan

《沙漠教父言行录》与心祷默观传统

沙漠教父言行录文字讲稿 讲员:袁永甲 讲稿整理编辑:艾莉姐妹 按:此讲稿经艾莉姐妹辛苦编辑,讲员本人确认而成,以方便广大读者直接阅读讲座内容。读者须知,此讲稿并非照搬全部讲座内容。讲座中的一些细节未必见于文字稿。另,本讲稿不含问答讨论部分。 参考资料 目前研究《沙漠教父言行录》比较前沿的一个学者,是约翰•沃特里 (John Wortley),他翻译了两本著作,一是主题版的《沙漠教父言行录》,一个是无名版《沙漠教父言行录》1,都是从希腊版本翻译的。此外,则是“橡树”出版的《沙漠教父言行录》2,是由陈延忠根据一个英译本3翻译。 一、研究灵修传统的方法论 我们先谈研究灵修传统的方法论问题。现代的方法论是:学习、研究的对象,跟学者的为人和思想,没有太大关联,这叫“对象方法论”。但这不是古代的沙漠教父们的方法论。 阿爸伊西多尔说,“行而不言,要比言而不行好。因为前者行得合宜,即使静默不言也是有益的;后者即使说了很多也毫无益处。当语言与生命相符时,它们就共同构成了全部的哲学。”(阿爸伊西多尔.1) 阿爸雅各也说,“我们不需要只懂得‘口到’的人,因为当今的时代,人群中的话语已经太多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手到’的人。因为只懂得说话,是不会结出任何果实的。”(雅各.4) 所以,“沙漠教父”的灵修传统,是一个非常强调把圣经的教导践行出来的传统。他们不把研究、阅读的福音书,与自身的生命割裂;恰恰相反,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地投入到主耶稣教导的福音书的教导当中去。 教父们的这些话对你们、对我、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都是一个提醒。 因为在我们的时代,一谈及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思想、基督教研究,就会发现,这些领域的专家很多。但他甚至可能还不是一个信徒,就遑论投身到信仰生活的实践中了。而作为一个信徒,我愿沙漠教父的方法论就是我的方法论;这也是我一直研究灵修传统的原因。我不认为一定要用诸如“宗教现象学”的方法论,才可以处理这些文本。不是的!我们就用主耶稣的“把房子建在磐石上”(参 《马太福音》7:24“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的方法论,来探讨《沙漠教父言行录》的文本,来重拾教父们的传统、精神。 二、沙漠教父兴起的背景 沙漠教父兴起于君士坦丁之后。我现在要给大家看一张地图,这是我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和地理位置绘制的。 图的右半部分,是东方教会真正的发源地。一般来说,现在的教会论、教会史观,是把重点放在了地图的左边,即现在的西欧和美国。但以欧美为中心论的教会史观是不足够的,因为它忽略了教会的起源。 当我们谈及的沙漠教父时,其地理位置是否就仅限于沿着埃及尼罗河周边的沙漠地区,也就是上图放大的部分思科提(Scetis), Nitria, 安东尼住的地方以及Pechomius建立的修院地区呢?不是的。 在埃及的修道主义兴起的同时,西奈山(摩西的西奈山)就已经有修士了。在巴勒斯坦的加沙沙漠地区也有修士,同时,安提阿的周边也有修士出现。此外,还有很多人去郊区、山上修道。 根据“金口约翰”的传记,他曾在安提阿附近的一座偏僻的山上,师从一位当时的隐修士,过修道的生活。从安提阿再往东一点,就是现在的叙利亚的艾德萨地区,也是一个修道的重镇。唐朝的时候,景教的叙利亚教会,就是从这里,将福音传播到了中国。从艾德萨地区再一直到亚细亚地区,就是当时(4世纪中叶)以巴西尔主导的位于城镇附近的修道中心。 所以, 《沙漠教父言行录》,不只是收录了位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以南、尼罗河周边的沙漠地区修士的言行,还有差不多一半是在安提阿、艾德萨、加沙和西奈地区。 所以,如果我们说修道主义源于埃及,其实有失偏颇;真正的修道主义,是在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地区同时兴起的。 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在这里有这么多修道的圣地,是因为在犹太教里面有一个艾赛尼派,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运动。圣经中的施洗约翰就过着一个类似这样的生活,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而修道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因由一名叫卡西安的人。他从罗马尼亚来到沙漠地区,然后又返回到罗马。后来,他就在西欧定居,建立修院。他是为数不多的、来自西方的一位沙漠教父。卡西安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拜访了很多的当时的阿爸, 然后写了一部《会谈录》,系统性地总结了交谈的内容。从很多意义上,卡西安也是传承了沙漠教父的思想。 三、“赐一言”传统 在文本中,我们经常会读到,“阿爸,请赐我一言,使我能够得释放。”从希腊文看,它其实是“请赐我一言,使我能得救。”此传统从何而来呢? 我个人认为,是从主耶稣来的,在圣经里有两段非常类似的记载与此相关。第一段记载,直接影响安东尼成为了一个修士:经上记着说,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这里,“得永生”就是“得救”的意思。耶稣告诉他,你要遵守诫命。那个少年人说,我遵守了。然后耶稣又告诉他,“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参太19:16-21) 这就是非常重要的、灵修传统的一个根源,它根植于主耶稣的话。 请注意“愿意作完全人”这三个(希腊文)字,它意味着在教会最初建立的时候,就有了两个不同的人群。一是“愿意作完全人”的,一就是普通的基督徒。 在以安东尼为代表的埃及,有“愿意作完全人”、变卖所有的、离世绝尘这样一个传统;而在叙利亚,有一个“天婚”的概念。“天婚”,就是嫁给基督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也阐释了这个传统,他说,过独身生活更好,因为独身的人是讨主的喜悦,结婚的人是讨配偶的喜悦。所以,教会从一开始,就一直有为主独身的人。在我看来,这一批人,就是修士最初的原型之一。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段与“赐一言”相关的话。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然后耶稣就告诉了他“爱上帝”、“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在沙漠教父里面,这两条诫命称为“拯救人的诫命”(参路10:25-28)。也许,对于一些中国教会的人来说很难理解,既已“因信称义”了,为何还需要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呢?但是,这原本就是圣经的一个张力。而沙漠教父们,就承载了圣经的这个传统。也因此,就源源不断地有平信徒、修士去向阿爸们求教:要做什么才能得永生?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赐一言”传统的来源。 四、《沙漠教父言行录》的文本形成过程 口传 现在我们来看言行录成书的过程。整个成书的过程是其实非常复杂的,因为要编辑的文本一直非常不稳定。而文本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它基于一个口传的传统。而之所以有“口传”,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赐一言”的传统。 从三世纪末到五世纪,历经近两百年的时间,“赐一言”就形成了一个师徒相授的口头传统,这也就是《沙漠教父言行录》的骨架。 但直到四世纪末,还没有人考虑将这些言行编辑成书。根据学者的观点,成书历经了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编辑者对口传保留下来的言行进行了修改、增减,并且加入阿爸们的一些属灵的故事,形成了最初的文本。 第二个阶段,文本不断地进行编辑和修订。因为在这个阶段,口传的传统仍然存在,和书写的文本并行。于是,文本就不断地进行修订。 另一方面,因为当时有不同语言,又增加了文本的不稳定性。例如,埃及的沙漠修士大多说科普特语; 安提阿、艾德萨的修士,讲叙利亚语;而加沙地区有人说亚兰文。但将这些口头语言笔之于书的,却是希腊文,因为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语言。 所以,在这个语言转换、翻译的过程中,也带来文本的不稳定性。顺便一提,为何安提阿教会跟叙利亚传统有很深的联系呢?因为安提阿教会的神职人员、主教们,用希腊文进行写作,但是安提阿的乡间谈话却是用叙利亚文。 第三个阶段,则是到了五世纪初的时候,思科提等沙漠地区,遭到了政治家的摧毁。 很多的修士远避到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加沙、西奈、安提阿、艾德萨等地,进一步将言行录传扬开来。这就是整个《言行录》的大致形成过程。 版本 希腊文的版本有三个:分别是《字母版》,《无名版》,《主题版》。《字母版》就是将有名字的阿爸,按照人名的字母进行排序,我们现在看到的中文版《沙漠教父言行录》,就是这个版本。但《字母版》目前还没有校勘本,只有PG的版本,它是五世纪末形成的。 《无名版》,是与《字母版》同时出现在五世纪末期的。编辑者当时将没有名字的阿爸,附录在《有名版(即字母版)》的后面,并且按照主题进行排列。但是《无名版》当时还在持续地增加和修订。不但希腊版本如此,叙利亚的版本 也是如此。 第三个大约是六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叫做《主题版》。它是把言行录的内容,按照21个主题、分门别类地写出来。每一个主题首先列出有名字的阿爸的内容,然后是没有名字的阿爸。后来,又加入了“思科提的以赛亚”的《灵修箴言》。因此,相比较早的《字母版》和《无名版》,《主题版》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我们再看看其他语言的版本。沙漠教父的言行录并非专属希腊(语)教会的灵修方式,它在成书的同时,就有了拉丁语和叙利亚的译本,稍后就有了科普特语版本。拉丁译本是在六世纪中叶翻译的, 叙利亚版本很可能是5世纪末就开始翻译了。 叙利亚版本书名叫《天堂之书》,或者《教父之言》。它增加了很多希腊版本没有的内容,对于叙利亚教会(景教)的灵修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天堂之书》与我们中国有关。在中国新疆的吐蕃地区,发现了粟特语译本的残片,是从叙利亚的《天堂之书》翻译过来的。 再有,就是阿拉伯语版本,它的手稿最初是在14世纪初发现。此外,还有埃塞俄比亚版本,亚美尼亚版本,Georgian版本。 由此可见,《沙漠教父言行录》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 言行录与圣徒传记 我们应该意识到,《沙漠教父言行录》与后来的圣徒传记之间的关联。我的看法是,圣徒传记当然是参考了福音书的模板,但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在初期教会受逼迫的时候,很多信徒为主殉道了。记载他们殉道精神的作品,就是“殉道记”。而沙漠修士虽然不是殉道士,但是从教义上他们也被称为“白色殉道”。他们的言行录,是从灵修的角度来书写的圣徒传记,所以也成为很多圣徒传记的来源。 《沙漠教父言行录》起初只有一卷的,但由于它是一个照着福音书的模板的活传统,其的内容一直在扩充——比如后期教父言行的录入等。因此到了11世纪,出现了一个扩充版的《沙漠教父言行录》由保罗•艾薇耶提诺编辑的,就叫《艾薇耶提诺 (Evergetinos)》有四卷之多。后来的圣徒传记都仿照了《沙漠教父言行录》的模式,要么记述弟子与神师的对话,要么讲述圣人的生平事迹,其目的是为了将圣人的灵性借着这种传记的方式传递给后来的信徒,让他们得到灵性的滋养。 如果你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会认为圣徒传记很复杂,因为它的文本不稳定,一直在补充和变化当中。 但如果你站在一个活的传统的角度,你就能欣然接受这种变化。因为每一代的圣徒,都承袭着传自耶稣基督和使徒的信仰,他们的言行是赐予人生命的。每一代基督徒,都可以把他们的言行,当作真正的属灵的书籍去阅读。而书面的圣徒传记,不过是因应这种活的传统,而做出的记录。因此,与其说它是不稳定的、变化的文本,不如说它也是一个活的文本。...

October 29, 2022 · ephremyuan

读者问答三:Nous (mind) 与心的关系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 在阅读耶稣祷文的相关资料中,看到了两个词:灵智(nous)和灵魂,如何区别和理解它们呢? **答:在东方教会灵修传统中,Nous 和灵魂是指心不同的活动,Nous特指心灵与神相交的活动,灵魂特指人理性思考和情感的活动,而心是它们的中心和根。**具体请参考笔者的文章阿弗哈特论心在圣祷中的作用 Nous源自希腊文Νοῦς,在中文中没有专门对应的词。在希腊传统中,灵魂与nous最初几乎可以互换,但后来经过希腊哲学家的强调,nous就比灵魂更加精微,专门用来静观一/至美者的,以获取知识和智慧。因此,nous对于希腊哲学家(按希腊文原文即爱智慧者)而言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能解释为何Nous常与灵智,理智相关,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官能了,但在希腊教父和东方教会灵修传统中,Nous的功能却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而已,更多时候指向与神相交。 总之,心与Nous是体用的关系,心是体,Nous是用。 在亚当堕落前,心与Nous原是一体,Nous始终与神相交,自亚当堕落后,Nous忘记神,离开心之家园,跑到外面去了,从此,人开始追求世上之荣华。 因此,笔者不赞成将nous译为灵智或理智(估计采用了日本的翻译)。灵智或理智跟知识相关,而属灵知识是与神相交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因为在正教灵修传统中,Nous的本职工作就是与神相交的,按巴西尔观点,人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人忘记了神,因此要时刻忆念神。 笔者以为,在希腊教父和灵修传统中,最好将Nous译为:心、心灵、或心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论就是心性论,因此,心一词最适合nous。而神指心之神秘莫测,灵指心之通灵,与灵相交的能力,思指心之思考,理性之官能。然而,nous只是心的一种活动,特指它应该与神相交。但心还有其他活动:灵魂,灵魂又分为理性和情感两部分。理性 (λόγος)的能力,也叫心思(多是主动的)就是能思考,说话(语言能力)和推理,进行逻辑三段论的论证(数学尤其如此);情感就是人的欲望,就是喜乐爱恶怒等情感,它们多是被动的。 此外,心还有其他的活动,这就跟我们的身体相关了,比如说言行动作,五感都是此类,因为这些活动也是隶属于心的。传统文化中,所谓心统性情,心是主宰都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心是人的中心,而nous和灵魂都只是心不同的活动。 所以,按正教灵修传统:你要把心放在中心位置,然后把nous和灵魂看成心不同的活动。这就像树根与枝干的区别,nous是一个枝干,灵魂是另一个枝干,但心是它们的根。

December 20, 2021 · ephremyuan

当今时代对灵修的三大误解

当今时代对灵修的三大误解 by阿甲 引言:本文基于东方教会1灵修精神二写。灵修的基本前提在于相信有灵界存在,对基督教而言,就是相信有三一上帝,有魔鬼撒旦的工作。然而,在现在社会,人们崇尚科学,并且由于科学尚未证实灵界的存在,对灵界存在与否抱持一种不相信或不可知的状态。于是,剔除了灵界这个深层因素,只关注浅层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兴盛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一切所谓的宗教和修行方法都受到质疑,甚至被扣上了“迷信”的帽子。这是一个疯狂,骄傲的时代,如果这个时代有座巴别塔的话,笔者认为它是由科技和世俗化(物化)两种材料构建而成的。这个时代对灵修的误解已经根深蒂固,笔者归结为以下三点,并一一做答。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1 认为灵修没有用处,毫无价值 答:在这个物欲横流,崇尚科学,凡事讲求实用,经济效益的世代,认为灵修毫无价值并非什么新闻。曾有一位理工科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认为神学,灵修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这种对灵修的误解并非个案,**社会潮流也是如此趋势,认为人身体有病,找医生,心理有病,找心理医生,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找相关专家等等,总之出现什么问题,就有相关的人出来解决,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钱,请人来解决。这种趋势的结果是:灵修没有空隙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这个世代忽略了一点,就是无论科学如何发达,物质再如何丰富,专家再怎么厉害,都无法解决人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人心的贪欲和邪念。**这个问题,科学家不能解决,心理学家不能解决,经济学家不能解决,任何专家都不能解决,再多的名利荣华都不能解决。 按照大公教会传统,只有主耶稣基督能解决,因为只有他胜过人的罪,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人才能与主合一。而灵修要解决的就是人心的贪欲和邪念,并与主合一,与主合一才是真正的永生。 有人以为科技能让人获得永生,那就过于乐观了。就算科技能让人死里复活,能让人青春永驻,然而它能净化人心的贪欲和邪念吗?它又会用什么工具来净化呢?人能发明比人心更精密,更精微的产品,以至于能对人心(这里的心并非心脏,而是起心动念的那颗心)开刀,动手术吗?诚然科技不能。因为只有造人心的上帝才能让人心摆脱私情邪欲,只有我们的主耶稣能做到这点。主耶稣到来,并没有发明Iphone, 火箭,电动汽车,飞机等高科技产品,因为这些净化不了人的心。 因此灵修的价值是极高的,这世间的一切荣华都不足与较。**人可以有世间一切荣华,功名利禄,但比起灵修,这些仍为粪土。**因为这世界的荣华,功名利禄就如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唯独那遵行主道的,必永远常存。为此,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教一切信的他,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2因为“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丢了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呢?”(太 16:26)诚然,灵修是得着基督,与主合一的必由之路,如使徒保罗所言:“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做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 3:8) 2 认为灵修易学,或者简化灵修为读经祷告 答: 灵修不是参加一两次退修会,培灵会就能解决的,我们参加过多少这样的会,但到头来,还是会对人轻易发怒,对人论断,还是会经常犯罪。这里当然不是说参加这些没有任何用处,而是说灵修不是一时的功课,而是一辈子的功课,不是一时的操练,而是时时刻刻的操练,它就在我们的怒气将发未发之时,就在我们的恶念该处理还是不处理之时。此外,灵修不能“简化”为读经祷告,读经祷告当然是重要的操练,但并非灵修的全部。因为灵修是改变我们生命的,是内外兼修,内要警醒祈祷,克服邪念,在神面前有一颗清净心;外要爱人如己,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因此,灵修是很难的,可以说是一门最艰深的学问。按修士们的说法,灵修乃科学之巅,艺术之最。 科学之巅,艺术之最是克服邪念。”3 神父圣赫斯科在《论警醒》121节 既然人们学做医生,律师或某个领域的专家都要花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功夫,更何况灵修呢?岂不更应该花一辈子时时刻刻去践行吗?人可以有一切科学知识和艺术天赋,但比起灵修这门清心圣祷的技艺,这些都是小学而已。 耶稣故事中税吏的祈祷在东方灵修传统占据着重要位置,乃耶稣祷文”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中”怜悯我“的根源 3 认为灵修是神秘主义 答:灵修的精髓就是践行主耶稣的两大诫命:爱上帝爱人,仅此而已。此两大诫命通天彻地,统领贯通一切灵修主题,因此,灵修不神秘。我们说它神秘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抓到灵修的核心,抓到了也就就不神秘了。三位一体的上帝当然神秘,灵修也有不可言喻的部分,但它本身并不神秘,因为上帝离我们不远,他就在我们口里,在我们心里,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在主耶稣基督的两大诫命:爱神爱人里。 灵修虽高,但并非曲高寡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联,恰恰相反,灵修与我们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息息相关。灵修虽难,但并非无路可循,这条路并非一个人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也不是一个人灵修操练的结果,而是在教会历史上,借着上帝的恩典和带领,成千上万的基督徒通过践行基督爱神爱人的诫命逐渐发展起来的属灵传统。 既然该属灵传统是从主耶稣基督而来,那么就不应该把它局限在某些地理区域,某些特定群体之中,而应该至少从学术研讨的角度分享给汉语文化圈,以期祝福我们的民族。我乐意把属灵资源分享出来,因为它不应该束之高阁,留在某处朽坏,被人遗忘,恰恰相反,它应该响彻长空,成为这个时代的常识。 关于东方教会的概览,请参考:”Eastern Churches.” In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2nd ed., 17-21. Vol. 5. Detroit, MI: Gale, 2003.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Complete (accessed May 29, 2020).https://link-gale-com.proxy.bc.edu/apps/doc/CX3407703502/GVRL.ncec?u=mlin_m_bostcoll&sid=GVRL.ncec&xid=5b2ccdc1. ↩︎ 凡圣经皆按和合本引用,如原文与和合本有出入处,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按原文翻译引用。圣经中人名地名按和合本引用。 ↩︎ 尼哥底母(Nicodemos)编, 慕善集(Philokalia). Ed. by St.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Φιλοκαλίατῶν ἱερῶν νηπτικῶν: ἐνερανισθεῖσα παρὰ τῶν ἁγίων καὶθεοφόρων πατέρων, 3rd ed....

December 9, 2021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