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唯独圣经吗?by Lydia博士

按:此为Lydia博士《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文学》讲座的课后问答二。本问答碰触到了比较核心的二个层面:1)圣经不等于耶稣基督,而是耶稣基督的见证;2)唯独圣经并没有解决如何解经才能正确理解耶稣基督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正教当然不能接受唯独圣经。此问答经阿甲编辑整理,Lydia博士修订而成。Enjoy!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答: 有人认为犹太教,基督新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圣书之民(people of the book)。 **但对正教信仰来说,这句话是错误的,我们不是people of the book,我们是基督的身体(the body of Christ)。圣经不是(大写的)上帝的圣言,但耶稣基督是。 圣经是给耶稣基督作证的,所以我们信仰的是上帝,是主耶稣基督本人,而不是哪本书。**那么我们的信仰从何来呢?我们的信仰不是从圣经中来的,而是从基督那里来的。 那本书给了我们,在基督来之前给了犹太人。 什么是圣经呢?对正教来说,圣经也是传统,是使徒的传统,使徒传给我们的有权威性的文本,这个经书就是我们的传统,因为它能给基督作证。 那么它如果能给基督作证,就有益于我们的信仰,就可以去读,它怎么会解构信仰呢? 因为你信仰的不是那本书,你信仰的是基督,是使徒的传统,还有信经以及代代相传的传统。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能唯独圣经。如果你唯独圣经,就没有坐标,你用什么来做标准来解读它呢?为什么同样的一本圣经,犹太人读起来和基督基督徒读起来就有不同的结论了? 而且很多自称是基督徒的团体,他们也读同样的圣经,但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坐标。因此,我们不是以圣经为标准,而是以基督为标准的,我们信仰的是基督。

January 27, 2023 · ephremyuan

种子 by Kassiani姐妹

按:本篇是Kassiani姐妹的个人生命分享,笔者觉得写得很好,故分享给大家。在这艰难的时刻,愿上帝怜悯,祝福。 正文: 同学和我谈起,触动她心灵对于信仰理解的两件事:一是她少时便认识、对她给予关爱的一位神父的经历;一是她怀孕时,我带她去看一个孤儿院的震撼。 那位神父在出狱后的晚年,和弟弟一大家子人蜗居于上海的一间小屋。但因着他的美德,一家人和和气气度日,并且都信仰了上帝。 同学怀孕时来北京游玩,不知为何,我提议带她去“生命树”——一个照顾脑瘫儿童的孤儿院。同学说,看到那些残障的孩子,她心里是有恐惧的,也不敢抱他们。她问我,院长(一位新教信友)为何要收养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孩子。据她说,我当时并未回答她,而是第二天说,是为了我们这些人,可以知道如何是爱。我现在来看,我们是心灵残障之人,照顾这些身体、智力残障的孩子,是我们不配有的机会。正如一首诗歌里所说,把这些孩子生于何处、寄养于何处,是上帝精心考虑的,这对我们而言,是珍贵的礼物。教导我们如何看待人的珍贵,如何去爱身为同类的他人——因为他们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而不是其他。 半年前,我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离世了,他在最后的半年,逐渐走近信仰,走向上帝。若说这是个奇迹,并不为过。因为以他的背景和经历,都应该是最不可能有信仰的那一类。他说,在二十年前,我刚刚信仰上帝的时候,跪下为他祈祷,是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爱和召唤。而多年以后,致命的恶疾,使他在功败垂成之时,既充满了无奈,又开始回应在他自身以外的那位大能的上帝在他生命中的呼唤。 我刚进入新教的时候,很兴奋地和一位同事分享信仰。她是位率真而又热爱物质生活的北京姑娘。她很快就接受了信仰,但又很快厌倦了信仰生活,离开了教会。多年以后,她嫁给了一位贫病交加的传道人。我打听之后,才知道她后来又回到了教会,兢兢业业地当了主日学老师。她婚礼那天,我却想起,我们一群人疲惫地加班,连电脑都崩溃了。她焦急地望着我,问“你的上帝能修好它吗?”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说“能”。我低头祈祷,三五分钟后,电脑恢复了工作。我们激动相拥。或许那个时刻,是我和她所有的日子中,最接近上帝的时刻,胜过许多我和她高言大志地谈论信仰的时刻。 我的第一本圣经,是在我不知道何为信仰上帝时,一位也没有信仰的朋友,想尽办法买到了一本,又在他暑假时,千里迢迢带回重庆来送我的。他也是我在阴郁不安的少年时代,对我鼓励和帮助的人。从他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陌生异性的友善,友谊,纯真。虽然我们早已失去了音讯,他却始终使我趋近友谊的光亮。 多年以前,我经历了坐黑车被绑匪劫持、后来又安然脱险的事件。因为这件事,我真实地经历了上帝的保护,但我不知道更多更深的意义。上周神父讲到一本灵修书籍时,有人发问“正教里可以正当防卫吗?如果我们生命受到威胁,也要爱仇敌/邻舍吗?”神父回答,严格来说,我们可以把保护我们的责任交给上帝。我心里一震。后来翻看萨罗夫的圣塞拉芬传记,看到圣人在强盗袭击他时,反而放下了手中的斧头,任歹徒伤害他。心里再次震动,似乎当年的那个“劫持事件”,有了最好的注脚。原来,我之所以走进正教,不是没有因由的。在我心目中,信仰的实践,理当如此。但惟有在正教中,它是如此被教导、被实践、被理解。而我当时在那个群体分享时,要么被质问“为何不报警?”要么被说成“英雄”,但我知道,那都不对。不是它本来该有的结论和解读。 有时候,一粒种子,早早地种在了我们的生命中,可是多年以后,它才破土、发芽、开花、结果。浇灌它的,是时间,更是上帝的恩典。

November 10, 2022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