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教父所有的祷告生活都是在实践心祷吗?

按:这是《沙漠教父言行录与心祷默观传统》讲座的系列问答之三和四,因主题都涉及心祷,故合成一个问答。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沙漠教父所有的祷告生活都是在实践心祷吗? 答:简单来说,这基本正确。 心祷是灵修生活的根。因为心祷就是清心的意思,按阿爸摩西的观点,一个人只有达到清心才能进入天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说法几乎是正确的。心祷就是不止息地忆念上帝(巴西尔《长会规》第5条),在早期心祷还部分地包括不止息地默想圣经,颂咏诗篇;沙漠教父为了抵抗魔鬼的诡计,而做的简短祈祷,也叫箭头祈祷也是心祷的来源之一。在《言行录》中对阿爸矮子约翰有这样两处记载, 据说,有一天他正在为编织两个篮子编绳,可他一不留神却把 它织成了一根绳子,长到触墙,这是因为他的灵完全沉浸在默想之中。(矮子约翰11) 一天,一个弟兄到阿爸约翰那里去取藤篮。他从屋里出来对他 说:“弟兄,你来干什么?”他回答说:“阿爸,是采取藤篮的。”于是,他回到屋里去拿,可忘了这事,自己坐下来继续编织起来。那位弟兄又敲门,阿爸约翰又从屋里出来,弟兄就对他说:“阿爸,请您把藤篮给我吧!”可老先生再次进屋时, 又坐下编织起来。结果弟兄又再次敲门,阿爸约翰又出来问: “弟兄,你来干什么?”他回答说:“阿爸,来取藤篮呀!”这次,阿爸约翰拉着他的手,领他进屋说:“你如果要取这些藤篮,就赶紧拿走吧,老实说,我真的没时间理这些琐事。”(矮子约翰****30) 以上两个故事是称赞阿爸矮子约翰的心祷专注力,因为他全神贯注地与上帝相交,以至于忘记了他手头所做的事情。 在早期教会,有一日七次固定时间祈祷的习惯(参诗119:164)。而这种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信徒养成不止息祈祷的习惯。按塞浦路斯的主教伊比芬尼的言行录路,我们得以知道此点。 这老先生还说:“大卫这位先知在夜间祷告,他半夜醒来,天未亮就祷告 ,天亮了他又站在主面前;凌晨时他祷告;傍晚与晌午他也祷告,所以他才能说:‘一天七次赞美你。’” (伊比芬尼 7) 有人向塞浦路斯的主教伊比芬尼述说他在巴勒斯坦的修道院所 发生的事:“按照您的指示,我们没有忽略宜唱诗篇,也严格诵 读第三、第六、第九时祷的经课。”而伊比芬尼纠正他,说: “很明显,你们忽略了其他时祷,等于忽略了不住祷告的原则。 修士必须不住地在心里充满祷告与诗篇的宣唱。”(伊比芬尼 3) 当然,心祷的操练与攻克己身,行公义,好怜悯以及参加教会礼仪(尤其是圣餐)也是密不可分的。 问:清心是否就是圣洁? 答:总体来说,清心程度更深一些。我们谈一个人是圣洁的,有可能是指他外在的表现,如品格,守信,诚实好客等,但他心里的实情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但对沙漠教父来说,光有这些外在的品行是不够的,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清心,因为那才是进入天国的唯一途径。叙利亚的圣以撒说,心是根,心思是其中一个枝干,如果根清洁了,整棵树就清洁,如果只有一个枝干清洁,其根没有清洁,那人还是不清洁的。这里的心,作为人的最核心处,要得到清洁。上帝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但上帝看人的内心,看它里面有没有私情邪念,因为我们一切的罪行都是从心里发出的。所以,清心要比单纯的圣洁来得更深。

December 19, 2022 · ephremyuan

以心为中心的人论——史料篇

按:读者须知,本讲座不是《爱神集》背景介绍(笔者已经做过介绍),关于背景介绍较为详尽的资料,请见主教卡里斯托的文章。 以心为中心的人论对于东方教会灵修至关重要。按笔者的拙文《叙利亚教父阿弗哈特论心在圣祷中的作用》,文中指明以心为中心的人论来自犹太-叙利亚传统的影响。 笔者《爱神集》中的译作节选《圣山尼哥底母 论心是人的中心》和《圣帕拉玛 为静修士辩护文1.2 节选》也给出了一些一手材料的证据。本讲座将进一步梳理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的人论——史料篇,即以心为中心的人论。 讲稿正文 本次讲座收集了以心为中心之人论的史料,还算不上成熟,但至少能讲明笔者的立场:东方教会灵修传统之人论是以心为中心的。 在人论传统当中,二元人论,即人有灵魂和肉体之分乃是东西方的共识,这里不再详述;至于三元人论观,即人分为灵、魂、体三元,在古时与奥利金主义关系密切,在现代由于倪柝声在中国教会的影响亦流行。笔者撰文专门驳斥了这种观点,请见《三元人论观是否可取?》 然而,按笔者涉猎的一手材料来说,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秉持一种以心为中心的人论。这并不代表笔者反对二元人论观。 二元人观在灵修传统中也很重要,并且也凸显出以心为中心之人论,而这可能正是大家所忽视的。本讲座着重于史料的整理,在史料的背景介绍上可能无法详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太友好。望广大读者谅解。 参考史料如下: 叙利亚传统:4世纪的波斯智者阿弗哈特《论文集》和7世纪尼尼微的圣以撒。 希腊传统:2-3世纪奥利金的《论首要原理》,4世纪大圣马加略的讲道集50篇,4世纪艾瓦格里的部分著作,4世纪巴西尔的部分灵修文献,《爱神集》的译作节选(包括11-12世纪新神学家西蒙的《论三种祈祷》,13世纪尼克弗罗的著作和14世纪格列高利帕拉玛的著作)和圣山的尼哥底母《灵修操练手册第十章》的部分内容。 拉丁传统:卡西安的会谈录 νοῦς 心灵/理智 是枝干,是用; καρδία 心是根,是体 希腊词νοῦς,哲学背景出身的学者一般会把它翻译为理智,或心智,而笔者站在灵修传统的角度经常翻译为心灵。古希腊时期,νοῦς几乎包含了所有我们中国人古时候讲到的心或者心灵的概念,包括心思、心灵、理智、思考、推理等等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时期,νοῦς变得更加精微了,它几乎是用来跟太一交流的,有个希腊词叫θεορία说的就是νοῦς与太一相交的经验,笔者站在灵修传统,将之译为默观或者静观。而νοῦς语言思考推理方面的官能则被λογίστικος所延用,笔者经常翻译为理性。 καρδία在希腊哲学传统中仅仅是把它看成心脏,是一个单纯泵血的器官,跟人的最核心处没有什么关系。这种看法当然跟旧约犹太传统有别,因为犹太传统不仅将心看为心脏更指人之最核心处,从那里一切希腊词νοῦς的官能都出来了。 **因为旧约中,心代表了人的全部:生命力、情感、理智、意愿和灵性,是人的核心。**** **新约继承了旧约的人观,视心是人最核心处。此外,在新约中,心是上帝的居所。使徒保罗指出心是圣灵的所在,他说神“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林后 1:22)。“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 ******(**加 ****4:6) 总之,在圣经中,心是人的中心。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 ******(**林前 ****6:19) 以奥利金为开始的亚历山大传统认为νοῦς 就是圣经的καρδία(心),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艾瓦格里。目前不少西方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即νοῦς (心灵) 和καρδία(心)是同义词,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何,则未加深入讨论。 从表面看犹太-叙利亚传统秉持一个与亚历山大传统类似的观点,但从史料可知,这个传统对二者的关系有着更加精微的描述和把握:νοῦς 心灵/理智 是枝干,是用; καρδία 心是根,是体。正是这种理解促成了本讲座的主题:以心为中心的人论。 希腊-亚历山大出来的传统,史料如下: 奥利金:“Nous的官能被称为心,你会在新旧约找到很多**[心这个词]” (Prin., 1.19)****;** ******** 艾瓦格里:“圣经的习惯是把nous的地方说成心 **(**ἀντὶ ****τοῦ ****νοῦ ****τὴν καρδίαν)” (Sch. Ps. 15:9) 艾瓦格里:“Nous依附于他自己的珍宝,经上记着说**“**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太, 6:21).” (Th. 6, Géhin 172:30-32) 从叙利亚传统出来的史料有大马加略、阿弗哈特、圣以撒、《爱神集》译作节选,而这是本讲座梳理的重点。 在叙利亚传统当中,把心放到一个更深层,更根本的位置,它是根;后来到了14世纪静修之争,18世纪出版《爱神集》时期,这种关系逐渐显明为体用关系,即心 (καρδία) 为体,心灵 (νοῦς) 为用,这当然是对叙利亚传统根与枝干关系的另一种说法。 目前来说,学者们都普遍认为心灵理智就是心,但是对于心在身体中有没有一个紧密联系的空间,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少学者认为,心跟身体没有关系,但笔者认为在人还活着时,心亦含有身体空间的层面,即心不仅仅是指人不可定位的最核心处,而且也与我们心脏周边的狭小空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马加略(4世纪)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很多的手稿都归于马加略这个名字,也有一些手稿写着西蒙的名字。简介如下:...

December 9, 2022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