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itri博士:传递基督教信仰

按:此讲座是Dimitri博士希腊哲学与教父精神系列的第三讲,第一讲和第二讲请见:论教育,圣经的希腊背景。欢迎推荐转发。讲稿问答整理好了。感谢您的关注 注:本文讲稿和问答环节由Theodosius弟兄按照同声传译阿甲的普通话整理而成。我们相信阿甲当时的翻译,也认为整理的中文讲稿基本代表了Dimitri博士的看法。我们也相信整理出来的中文讲稿和问答环节能更广泛地服务到不通西文的读者。然而同传的翻译和讲稿的整理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根据视频内容进一步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正文: 我们继续从希腊哲学到东正教神学的旅程,这是第三次讲座,我们将探讨基督教信仰的传承,让我们看看这一时期的信仰传承情况。我们之前已经有过两次讲座,第一次讲座是关于Paideia,是论教育的讲座,我们提到了早期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对教育的理念。在第二次讲座中,我们讨论了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地区的盛行程度,以及在这种文化中如何理解圣经,在这种文化中接受圣经信息方面,我们研究了著福音者圣约翰和使徒保罗其中的一些例子来讲解这个方面。 第三次讲座,我们将更加贴近当下,通过向前推进一两个世纪,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公元一世纪到公元四世纪,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基督教与两个世界的相遇,我们所指的两个世界当然是基督教所来自的犹太世界,以及希腊化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异教世界。这两种世界观有不同的重点,犹太的世界观,它的一个重要的词汇就是先知,希腊的世界观,他们重要的人是哲学家,也就是爱智慧者。 犹太人有一神论的观念,因此他们有启示的思想。希腊世界有各种神的观念,他们能以各种方式说话,而不是一个神,这是一种异教观念。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宗教,它是一系列异教,以及表达宗教感情的不同方式,但不是一个标准的宗教就像犹太世界一样。另一个非常重要和明显的区别是,犹太世界有他们可以阅读的经书希伯来圣经。希腊化世界没有这样的圣经,它有哲学和术语的发明,但没有一部经书。 我们今天所说的「传递」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基督教信仰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有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这就是传递的过程。这种传递,既可以通过书面文字,也可以通过口传的方式。因此,信息接收者就是读者或者听众。这种传递何时成为基督教意义上的使命?这里我们看到传递者不是任何人,而是教会。教会是所有门徒、神职人员和所有信徒合而为一的基督的身体。教会传递信息,从古至今,使用福音书和书信,即使徒的书信,包含在基督教圣经中,也通过口头语言即布道。那么教会如何传递这一信息?就是通过抄本和书信。在第一个世纪的时候,传递信息的受众主要是犹太世界和异教的希腊化世界,但当时还没有到达更靠东的地区,比如说中国。我们相信使徒多马曾到过印度,但据我们所知,没有使徒去过中国。后来,才由门徒的弟子们把福音传到了中国。 在基督教的头三个世纪里面,传播福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两个主要群体,即犹太世界和希腊异教徒都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一新的信仰。原因很简单,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新的,从来没听过。很少有人相信死里复活,或者他们也很难相信是一个妇女首先见证了基督的复活,因为在古时候,妇女的见证被认为是不可相信的。福音书上说了,是一群虔诚的妇女来到基督的墓前,见证了基督的复活。也很少有人相信弥赛亚是出生于一位童贞女的怀里。很少有人相信弥赛亚竟然受难了、被处死了,而不是获得了一个王位。也很少有人相信十二位使徒,出身于非常平凡的工作,比如说渔夫或者税吏。更少人相信神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如果说有的人要接受一个信仰的话,那么他们比较难接受基督教信仰,因为它本身就比较难接受,早期教会就比较难把这个信息让接受者能接受。这在新约书信里面,哥林多前书第一章第22到23节说道,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从这段经文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早期的教会他们所处的环境,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他们都比较难接受这个新的信仰。 那么我们关于传递基督教信仰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它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在头三个世纪,传递的内容就是基督教的信仰,他们传递的是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的耶稣基督。如果我们看这个传递基督教信仰的顺序的话,就可以看到有十二个使徒,之后是七十个门徒,然后是这些人把信仰传给了初代的教会。在早期教会之后,是教会的教父们和教母们他们传递了信仰。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条很长的线,是按照历史的时期传下来,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叫做使徒統绪。关于这个传播基督教信仰的时间轴,也许你们很多人已经听过了,主耶稣基督复活是在公元三十三年,那么在第一世纪的时候,福音书和新约当中的书信已经开始写了,教会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在崇拜的时候来阅读福音书和使徒们的书信,即使是在这些书信被判定为正典之前。福音书和使徒的书信,构成了新约的内容。也许你们都知道,十二位使徒都是传承了大使命,去各地传福音,除了一位使徒约翰之外,其他十一个都为了信仰殉道了,而在稍微之前的时候他们还被吓得躲在一个屋子里面,现在他们勇敢地去传福音,最后为主殉道。在二、三世纪的时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是一个非法的宗教,这是早期教会受逼迫的时期,使徒们殉道了,也有很多虔诚的信徒为此殉道。在公元313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不但是教会,也是整个历史长河中发生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圣君士坦丁大帝签署了米兰敕令,他允许基督教自由地崇拜。米兰敕令并不是把基督教变成国教,而是允许基督教自由地崇拜,就像当时其他的宗教一样。是君士坦丁之后的另外一个罗马皇帝,他使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 早期教会面临着两个重要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他们面对罗马帝国的逼迫,然后早期教会很多信徒为主殉道了。你们可能听过早期教会为主殉道的很多殉道士,我们现在来谈一位他叫做圣乔治,圣乔治就是在米兰敕令之前的。在米兰敕令之后,基督教被去掉了罪恶的标签,但是从这个转变开始,教会面临着第二个大的挑战,就是很多异端兴起了。在这个基督教受逼迫的时候,异端其实也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明显,当基督教能够自由崇拜时,很多异端也举着基督教的名号来说自己是正统的信仰,所以很多的早期教会的教父们为了正统的信仰辩护。他们的形式,就是开了七次大公会议,从325年至787年,一共七次。异端是他们认为自己是基督教,但是以一种不正确的方式,他们想表达一些并非是来自于早期使徒们的教导,异端本身是一个希腊词,它的意思就是拿起某些东西,异端的意思就是说,它可能含有一些正确的教导,但是它同时也融进了一些新的、错误的、不是基督教正统信仰的教导在里面。第一次大公会议主要针对的异端,是一位神职人员叫做阿里乌,他是教会的神父,但是他陷入了异端的教导,他认为基督有一段时间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次大公会议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要捍卫信仰,而不是发明一些新的东西,是为了捍卫正统信仰。基督教信仰不是人类理性的发明,而是来自于上帝的启示,经由使徒们宣告,在人群之间传递,被异端所攻击,在大公会议中得到了捍卫,在神迹奇事中被确认,以殉道者的血而盖印。因为这些事情,你们会同意这是独一无二的信仰。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异端必须解决的问题——耶稣基督是谁?如果我走在雅典的街上,或是你去北京或者伦敦的街上,去问人们「耶稣基督是谁?」,这就会很有意思。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可能就会听到一些早期的异端的想法,耶稣基督是一个人,难道他以某种方式变成了神?他是通过自己的修炼,达到了神的境界了吗?在古希腊的时候,很多人相信,如果一个人在某项技艺上非常出色,他就会成为众神之一。或者他们会问,难道耶稣基督是在他自己出生之前就存在吗,甚至在时间存在之前就存在吗?或者我们相信耶稣基督真的是上帝,他只是外貌上看起来是个人,但他并不是真的人,或者说他是半神半人。那么,真正的基督教是如何谈论这件事呢?东正教的立场,但是现今的一些基督教派并不认同,他们不跟东正教分享一样的信仰宣言。东正教相信耶稣基督是完全的上帝,同时也是完全的人,他在时间之前就存在,不单是在时间之前,是在整个创世之前就存在,他是上帝的圣言,是圣三一中的第二个位格,他是由童贞女玛利亚所生并接受了耶稣基督的名字。这些是很难去传播的,让我们看看如何传播。在一些大公会议当中,教会的教父们使用了一些希腊哲学术语,他们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基督教信仰。比如说关于圣三一,他们使用了一个名词叫做一个本质,希腊词是「ousia」,一个本质三个位格,位格的希腊词是「hypostasis」,都是单数。基督教信仰是非常均衡的,如果你过分强调一边,就会陷入异端当中。教父们在大公会议上使用的词是非常准确的,这些词在新约当中有吗?并不见得,事实上很多哲学术语在圣经新约中没出现过。他们并不是为了改变圣经的信仰,而是为了维护圣经的信仰,并且传播圣经的信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个比较精微的词——传递信仰。 在上一个PPT里面我们看到,他要讲的就是有一个神圣的共同的本质,在三个有区别的位格当中,他叫圣三一,有的时候翻译成三位一体。这个术语当然是它在避免让人认为基督教相信有三位上帝,这显然是一个异端的教导。这个圣三一的信仰,并不是人的理性可以理解的,但是它是可以被一些圣人们所经验到的。前两次大公会议,他们形成了信经,第一次大公会议是在325年的尼西亚举行,它处于小亚细亚地区,第二次大公会议是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举行。形成的这个信经叫做尼西亚信经,尼西亚信经甚至在我们今天的东正教,每个主日的事奉圣礼当中都会诵读,在每一次洗礼当中也会诵读,由他们的教父或教母来签署这个信仰宣言。尼西亚信经的上半部分,我相信你们应该熟悉它,如果真理就在圣经当中,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形成一个信经出来呢?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信仰宣言? 在新约当中,耶稣基督从未说过自己就是上帝,他只是对撒玛利亚妇人宣告自己是弥赛亚,但是在新约当中没有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没有说上帝之子在万世之前,但是我们如果看信经的内容的话,非常清晰的表达了,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的独生子,他在万世之前就受生了,我们看到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一个是「受生」,另外一个是「非受造」。「begotten」这个词,甚至在英文世界现在也很少用了,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一个东西是从另外一个东西出来的,我们谈这个词的时候,会想到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时间框架下的。「受生」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它是在时间之下发生的事情,但是教父们不是这么说的,他说不是在时间下受生的,是在创世之前就已经受生了。关于时间下发生的事情,教父们用了另外一个词叫做「创造」,或者用「受造」这个词来表述,「创造」才是时间的开始,但是「受生」是在时间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教会就像母亲保护孩子,他们把信仰就以这种形式传递给信徒。 除了圣三一中的第二个位格即耶稣基督有完全的神性,教会还必须捍卫圣灵完全的神性。我们有一位伟大的教父叫大圣巴西尔,他正好生活于第一次大公会议和第二次大公会议之间,他去世的时候比较年轻,只有49岁,但是他写了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论圣灵》。当然不只是圣巴西尔为圣灵的神性辩护,也有其他的教父这样做,但是我们以他为例。在他的《论圣灵》著作中,他引用了《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十九节的内容,基督说道,去,使万民我作的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灵的名来给他们施洗。圣巴西尔说,由于圣经上有「父、子和圣灵的名」,这样的话,我们从圣经上的话就可以得出圣三一的教导。在希腊语里面,父、子、圣灵都是单数的形态,不是复数的形态,并且从同样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圣灵并不是比父和子要差的。我们常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上帝,真的吗?他们确实在说同样一位上帝吗?难道佛教徒、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和基督徒都在敬拜同一位上帝吗?我们可以说,只有基督教信仰说上帝是三一上帝。我在第一次讲座里面提到,并不只是说到上帝是存在的,我们也谈到了上帝是如何存在的。我们说到,其实在上帝创造万物之前,在时间之前,就已经存在三一上帝,是一种团契,就是在爱中的团契,我们也知道,离开了对象,我们没有办法谈爱,那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上帝就是爱,当然这不是说上帝以三种形态出现,好像是他戴了三个面具,他出现的时候,有时候戴这个面具,有时候戴那个面具,要是这样相信三位一体上帝的话,那他本身就是早期教会的一个异端,叫撒伯流主义,他说上帝有时候以父的形象出现,有时候以子的形象出现,但这不是基督教的信仰。虽然基督教的信仰是源自于犹太教,但是现今的犹太教仍然很难接受圣三一上帝的信仰。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例子,就是在第一次大公会议的时候,关于三位一体的。圣斯皮里东在第一次大公会议中,在他们辩论三位一体信仰的时候,圣斯皮里东就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一块砖头,就像一块石头一样,他指着阿里乌,就是那位拒绝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阿里乌。他说,你拿着这个东西吧,然后你说因父及子及圣灵的名,火就从那个石头上出来了,这是用来生产砖头的原料,水就从他的手下面流出来,这也是制作砖头的材料之一,那他的手上就是土。圣斯皮里东说,就像这块砖头,它是三而一的,那么我们的信仰也是三而一的。这当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三一上帝的例子,但它是一个有帮助的例子。 基督教信仰的传播,一方面是透过文字(信经、圣教父们的教导),另一方面是通过行动(历史事件、神迹),是什么把言语和行为结合起来呢?圣经本身就是这样,就是以话语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以及神迹奇事构成的。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话语,它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经历的事情。它不是我们的理性思考所想的事情,或者做一些哲学思辨。圣经所记录的文字,它讲的是上帝之子——圣言,耶稣基督。这跟很多哲学家有非常大的区别。只有苏格拉底可能是个特例,因为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给你一个例子。有时候有人看见苏格拉底,他处在一个被提的状态,或者他能够在非常寒冷的地区光着脚站着,或者看到他被一个看不见的灵带领着,就像一个比较低阶的神带领着,当然不是说完全是魔鬼。苏格拉底也是愿意赴死,就是遵行他自己的言语。但是整本圣经,它是言语、历史事件和人物、真实的神迹奇事合在一起的。这是约翰一书第一章第一到第二节,「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 今天我们花了一点时间来关注希腊的哲学术语,我们不会把这些术语讲得太多,这些哲学术语只不过是媒介或者工具。我们现在比较清楚地看到传播基督教信仰是教会,接受者是犹太教和当时的异教世界,我们也看到犹太教和希腊的异教接受这个信仰比较困难,虽然很困难,但是我们会发现传递基督教的信仰使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基督教的帝国。这不是因为古希腊的善于思辨的哲学,也不是因为世俗的政权,而是只感谢上帝的恩典。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哲学思想不会再升起来,我们需要一个超越我们人的智慧的神圣的恩典,因为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三节,使徒保罗说,「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问答环节 问:尼西亚信经跟受洗之前的信仰问答有什么联系?一开始的时候,信经是以信仰问答的方式出现的,比如说「你信唯一的上帝吗」,然后这个信徒回答「是的」,之后它演变成了现在这种信经的方式。在受洗的时候,我们只要作为一种信仰告白,为什么它不是以这种信仰宣告的方式出现的,后来变成信经的方式,它是什么时候变的,或者它为什么要变? 答:在早期教会,受洗之前的信仰问答,是一个地方性的礼仪操练。在当时整个地中海地区沿岸,所有的地区都有,但并不是每个地区的信仰问答是一致的,在大公会议以后,他们制定了尼西亚信经,就相当于把信仰统一了。 问:有一个文献讲到三位一体里面,「位格」这个词源自于原文里的「面具」,如果按照我们中国戏剧里面说面具的话,其实是同一个人戴上不同的面具表演不同的角色,这样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为亚流的形态论,我想问一下老师,这个「面具」它本来就有一种一个人戴上不同面具表演不同的角色,怎么来通过这个原文词来理解上帝的独一本质,就是「位格」这个词怎么理解? 答:我们也会使用prosopon,也使用hypostasis。 问:在东正教中认为耶稣人性是受造的还是非受造? 答:我们不说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我们说基督成了人,成了完全的人。通过主耶稣基督,万物都被造成了,在道成肉身的时候,他通过圣母玛利亚取得肉身,这个取得肉身和起初的创造是一样的动作。有的人可能去发明一些新的词来描述这个信仰,但是这个不是早期教会或者东正教会的做法,至少从我这边了解文献来说,我从来没有听过人性是非受造的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听过在尼西亚信经中直接说基督的人性是受造的。所以,我不建议发明一个新的词说基督人性是非受造的,这个从来没听过。圣子取了一个完满的人性,他除了没有罪之外,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也不是说创造了一个新的人格,不是这样子的。 问:为什么天主教用了和子句,就是圣灵从父和子发出,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答:这里可能有一个误解,用的词语,从英文的词语,重要的词语是,但不要担心,它是在新的圣经上提到的。这个问题又涉及到一个术语,以希腊术语来说,这是一个圣经使用的术语,在新约圣经中有一句话,我将差派圣灵来,是从父来的,就是那个术语。所以就在这一节中有两个,看起来可能拉丁语翻译是一样的,都是送出,但是前面一个词送出圣灵是在时空之下,当然神学术语叫做经世,在时空之下发生的派遣,另外一个术语是在永恒中发出,是超越时空的一个动作。所以耶稣差遣圣灵,是在时空之下的经世的差遣,是一个历史上的事件。从圣父发出的圣灵,是圣灵的一个特点,因为圣灵不是像圣子一样受生的,也不是圣父的儿子,他是从父而发的。在西方,他们使用了一个词,圣灵是从父和子发出的,这个就是和子句。在西方他们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引进圣子是想抬高圣子的地位,但这个是西方人的一种说法,在东正教是没有这样的说法的,但是我们不去作判断。如果父不是唯一的源头,加这个和子句是按照有两个源头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认为三位一体当中有两个源头,这个是不行的。在公元381年尼西亚信经中并没有说,圣灵是从父和子发出的,只是说圣灵是从父发出的。我们东正教不会把大公会议传下来的信经做任何改变。

June 13, 2023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