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o Tikhon博士 圣经与教父

阿甲按:Pino博士本次讲座十分精彩,对于了解拜占庭释经传统,关于文字与精义。上帝通过穿戴肉身「道成肉身」,穿戴圣经「神的话」,穿戴被造物「万物都是借着他的话而造」来彰显自己,而我们需要通过这些穿戴看到隐身其中的道,即上帝。这种看见就是默观。现代世界的解经还是流于文字和字面层面,尚未进入属灵的奥秘当中,这是不足的。而教父们的著作,注疏,讲道,神学辩论都是这种默观的体现,我们需要通过教父的视野来理解圣经的深层含义。 本讲座讲稿首先通过阿甲的Github项目wenbi初步加工翻译,经阿甲修订而成。若要引用本文,请用以下格式: Pino Tikhon博士《圣经与教父》,wenbi项目整理,阿甲修订(伦敦:光从东方来,2025年02月28日),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 本中文讲稿已获得讲员允许。阿甲的同传,wenbi中Whisper 和LLM「大语言模型」的初步整理难免有错误之处,推荐大家直接看视频。也欢迎各位读者指正。关于引用,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观看以及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English So the title of my talk for today is The Scriptures and the Church Fathers. Another title that we could give to this conversation today could be A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A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Chinese 今天我的讲座题目是《圣经与教父》。我们今天这场对话的另一个标题可以是《根据圣经》。根据圣经。 English This a phrase from the creed that we say in church every Sunday and every morning in our morning prayers. So the phrase A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is something that’s profesed by Orthodox Christians, by Christians that profes an apostolic faithat belonged to a historical apostolichurch....

February 28, 2025 · ephremyuan

Lydia博士:东正教大斋期礼仪中的圣经

按:lydia博士的讲座,东正教大斋期礼仪中的圣经。讲稿初步由阿甲整理好了「等候Lydia老师修订」。注:本文附录了《埃及的圣玛利亚生平》。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Lydia博士《东正教大斋期礼仪中的圣经》,(伦敦:光从东方来,2025年02月14日网上讲座),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audio音频 讲稿正文 大斋期在教会礼仪年框架中的位置 大斋期崇拜的结构和特色 大斋期崇拜中的圣经 1. 大斋期在教会礼仪年框架中的位置 在正教礼仪中,时间是几个不同的循环交织起来的。首先是每日循环,从抵暮课开始,一天一共七个时刻,然后是晚祷,然后是午夜祷告,然后是向晨课,就是黎明的时候起来祈祷,然后是第一时,第三时,第六时。这就是日循环,那么在这个循环中这个日循环中他的高潮是什么呢?就是弥撒圣礼。那么除了日的循环以外,还有周循环。从周日开始,主日是每周的第一天,一直到周六安息日。周循环的高潮当然是主日圣礼。 此外,还有月循环,年循环。今天咱们关注的是礼仪年,其定义是什么?一般的描述性定义: “…the liturgical year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holidays and commemorations that are celebrated throughout a civil year, year after year … ”(Vismans & Hollaardt, LiturgischesWörterbuch, 1965) “礼仪年是一系列贯穿在民事年始终的节日和纪念日,年复一年的进行庆祝。” 以上是从世俗,民事的角度来定义礼仪年。那么神学的角度是什么呢?神学角度的功能性定义: … The liturgical year is a conscious theological reflection of the church upon the Mystery of Christ, who truly manifests himself in the rituals of the church, who gives himself to those who come to him and thus sanctify the whole world through them....

February 14, 2025 · ephremyuan

郭子然:奥斯曼帝国(1453-1923)时期的东正教会与正教神学概述

按:此是郭子然博士候选人讲座:奥斯曼帝国(1453-1923)时期的东正教会与正教神学概述。讲稿问答正在整理过程中。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观看以及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整理过程中」 一位罗马尼亚的泰赞亭学者叫。Yohga他写过一部书。法语题目是。 Bizans。Api Bizans。就是拜占庭之后的拜占庭。虽然很多人认为。拜占庭帝国1453年。就是坎基保陷落。那一刻就结束了。之后有一些残余的势力。但是15世纪也陆续的被消灭。但是事实上拜占庭文化。其实一直存在。即使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通过各种方式。拜占庭的文化。也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日。但是相关的领域。奥斯曼帝国时期。东人教与政教神学。不只是在国内很少有人了解。即使是在外国。研究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可以说是一个。算是一个处女帝吧。所以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领域的一些了解。首先请大家看这个图。非常明显啊。左边的这个人。身穿土耳其的服饰。 他是谁呢。他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就是他在1453年攻陷了军事坦丁堡。优勉的这一位。就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第一位军人产纪毛牧手。也是一位著名的神学家。叫Ganandius。他尝试把。拜占庭后期官方的主导神学。格里高利潘拉玛斯的神学。就是我博士论文的主角。和当时西方流行的经验。哲学。就是由。托马斯·阿奎纳等人。主导的经验哲学。就是用。古希腊哲学。只要是亚里士罗德的方法论。来探讨神学问题的。一种哲学或者神学思潮。当时在西欧是主导。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后期。西方世界对拜占庭的影响很大。当时的拜占庭不只是。在被奥斯曼帝国侵吞领土。 同时也有许多。西方拉丁世界的殖民地。比如说威尼斯和热纳亚。意大利城邦的。在东地中海的殖民地。而Ganandius。他就尝试着把。当时流行的西方经验哲学。和东罗马的官方神学。潘拉玛斯主义结合在一起。但是他本人的政治上。他是非常反西方的。虽然在神学上可以借鉴西方的。金愿神学或者金愿哲学。Ganandius牧首。他代表了当时很多。东罗马高级神志这边的想法。就是教会已经分裂了。西方的影响是有毒的。甚至会影响正教信仰的纯洁性。所以我们宁肯接受奥斯曼的统治。接受伊斯兰教徒。伊教徒的统治。也剩余接受拉丁人的统治。所以在军神产业宝陷落之后。Ganandius牧首积极的寻求一种。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维持东正教信仰的一种方式。所以Ganandius他跟苏丹穆罕的二世。达成了一定的协定。 就是为东正教争取有限的自由。可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继续持续下去。这应该是后期十七或者十八世纪的。一个圣像化风格的作品。可以看到Ganandius牧首和。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穆罕默德二世。他手里的这张纸。就是代表苏丹富裕的协定。给予东正教有限的权利与自由。我们刚提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东正教。与东正教神学。关注的不多。其实是在西方。关注的也不是很多。但是这方面也是有一些很好的著作。比如说一位德国的耶稣会的神学家。巴仁廷学者。耶稣会神父。叫Gerhard Polskalski。你们可以看到是位斯拉夫裔的德国神父。德国学者。他写过一部名著叫。Krétias Deologie in the Zeit der Tricke。Krétias deologie in the Zeit der Tricke。就是奥斯曼统治下的土耳其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神学。 虽然书名这么叫。但事实上它涉及到奥斯曼时期的整个东正教神学。甚至也涉及到。就是虽然没有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但是跟整个的东正教神学联系紧密的。当时俄罗斯帝国的神学。这本书是用德语写的。也被翻译成了现代希腊语。就是在国际上是有一定声誉的。然后右面这本书。也是一部经典。题目是法语的。但里面的文章有英文的。有法语的。有德语的。有意大利语的。是很多著名的拜占庭神学的学者。他们就是每人写一篇。相关的自己领域的文章。然后有。Garmelo Giuseppe Contecellro。和Vassa Contecellro。应该是意大利的学者。他们整理也出来。有上下两册。题目是法语的。就是拜占庭神学与它的传统。与它的传统就是不限于东勒马时期。包括东勒马帝国复命以后。奥斯曼时期的。 拜占庭传统的神学。这里面下册就是第二册。也涉及到了很多奥斯曼时期。有代表性的东正教神学家。所以这两部书。如果大家想了解。奥斯曼时期的东正教会。尤其是东正教教教学的发展。应该是避不过去的经典之作。好 我们先看一下奥斯曼帝国。就是这个题目。是1453年就是军人产约保陷落以后。到奥斯曼帝国文集。这段时期的东正教会。与东正教神学。但是事实上1453年之前。东勒马的很多领土。已经是被奥斯曼帝国铲食。很多东正教徒已经是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奥斯曼帝国。它是从1299年一直到1923年。时隔也比较长。一直到20世纪。那么奥斯曼帝国的前身是什么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其实如果要追溯的话。其实可以追溯到。我们中国北朝和隋唐时期。北方的强林突厥。但是在利女方面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古代的突厥人。跟后世的突厥民族。不管是土耳其。还是中亚。像乌斯别克斯坦等。阿塞拜疆人。他们有一定的跃远关系。但是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古代的突厥人已经不存在了。大家知道。古代的突厥人成立了很强大的突厥韩国。后来在隋朝皇帝的。通过外交的分裂的方式。分裂成了东突厥与西突厥。后来东突厥和西突厥陆续都被唐朝给灭亡了。失去了统一领导的突厥人。就不断的分化。很多突厥人。西迁。其中一部分突厥人。被称为乌古斯突厥。西迁之后。后来就形成了三个新的民族。一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族。一个就是阿塞拜疆族。还有一个就是土库曼族。西迁的乌古斯突厥。他们受到了先进的波斯文化的影响。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既带有游牧性质。 也带有定居性质的帝国。叫做塞尔柱帝国。我们提到曼奇克尔特之战。这一战在拜登平立场非常重要。因为塞尔柱帝国。它在拜登平帝国。统治的西亚。不断的扩张。跟东罗马帝国产生了冲突。在西亚的曼奇克尔特。进行了一场决战。这场战争。东罗马帝国失败了。结果就是西亚的大波。成为了塞尔柱帝国的领土。因为塞尔柱帝国。刚提到它带有游牧的性质。它其实是很多的。小的封国的一个联合体。所以它的统治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后来逐渐从塞尔柱帝国。就分传了罗姆苏丹国。可以算是塞尔柱帝国的继承。但是跟塞尔柱帝国一样。罗姆苏丹国。它的中央的统治也非常薄弱。它也是各个的。封国组织的一个联合体。为什么称为罗姆苏丹国呢。因为它虽然是。 一个突厥人主导的伊斯兰教国家。但是因为它占领了之前东罗马帝国的很多领土。所以它也自认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所以自称为罗姆苏丹国。罗姆其实就是罗马的意思。奥斯曼帝国其实是罗姆苏丹国其中的一个国家。在罗姆苏丹国。在当时蒙古西争伊尔韩国的打击下。覆灭了之后。在西拉西亚。就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的窗口期。奥斯曼帝国它利用了这个机会。因为当时东罗马帝国。主要是在跟拉丁人进行战争。然后一些外交等的联络。也无暇顾及西拉西亚。所以利用了这个窗口期。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不断侵存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因为当时东罗马帝国的末期。巴里奥利亚帝国也逐渐衰败。不只是侵存亚洲的领土。也侵存欧洲的领土。在奥斯曼帝国。当时东罗马帝国吹一息的时候。当时的西方的势力。因为虽然有一些宗教上的冲突。但毕竟都属于基督教事件。他们也尝试着挽救东罗马帝国。所以他们也是进行了一次。 算是十字军的延续吧。尝试着挽救东罗马帝国。当时很多西欧的诸侯国。像法兰西王国。还有神父罗马帝国都派兵了。但是在黑海沿岸的瓦尔纳。现在属于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帝国打的大败。所以西方天主教势力。最后尝试拯救东罗马帝国的尝试。也破产了。因为瓦尔纳之战的惨败。之后就是大家所熟识的军师坦金堡的陷落。之后奥斯曼帝国继续向欧洲进军。威胁西欧和众欧的世界。在15、16世纪持续扩张。直到勒班陀海战。是在现在希腊的西部。约安尼纳海沿岸。当时打了一场海战。由当时的西欧天主教的势力。比如说威尼斯。威尼斯主导的天主教的势力。他们组织海军。在海上击败了奥斯曼帝国。这可以算是一个转折点。之后奥斯曼帝国从此去扩张。逐渐变为防守。17世纪维也纳之战也非常有名。当时的奥地利与波兰的联军击败了。 激临威尼城下的奥斯曼的军队。可以算是比勒班陀海战更彻底的标志。奥斯曼帝国结束扩张。和他衰败的开始。之后奥斯曼帝国。可以说在18、19世纪就持续衰败。国内一些民族尝试独立。因为奥斯曼帝国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方的影响下。很多民族他们尝试独立。多民族多宗教。这种多元化也很难治理。之后问题越来越多。19世纪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尝试着仿照西欧。进行现代化的改革。所以跟当时的大清帝国非常像。奥斯曼帝国当时被称为欧洲病人。而中国的大清帝国被称为东亚病夫。所以两个帝国当时都是不断衰败。但是依然有一定的实力。也尝试着仿照西方进行一些变革。所以也就是说。如果加了一些学者可以比较。当时奥斯曼帝国和大清帝国的改革。将无需变法。我觉得这也是一切蛮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最后奥斯曼帝国还是没有逃脱。解体与分裂的命运。一战的时候。 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奥雄帝国。德国。还有保加利亚的协约国阵营。失败了之后。当时奥斯曼帝国内部。土耳其青年党受西方的影响。认为就是要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西方式的民族国家。以土耳其主导。而不是奥斯曼帝国这种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所以一方面是因为外部的战败。一方面是内部。土耳其青年党的推动。在1924年。哈里发。奥斯曼苏丹他同时也有哈里发。就是名义上的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的称号。末代哈里发。苏丹阿卜杜勒。麦基德被废除。然后被流放。最后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应该是流亡到了巴黎。二战的后期。或者二战结束之后。1944年。就是盟军解放巴黎之后。在巴黎去世。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涉及基督教的这个旗域。 奥斯曼帝国被称为卢米利亚新省。奥斯曼土耳其语。就是埃亚雷提。古魅力。我们知道就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语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但是在奥斯曼帝国结束之后。成略土耳其共和国。当时是受到西方的影响。所以就把奥斯曼土耳其语给拉丁化了。我感觉是受到法语字母的影响。因为发音却跟法语还是比较接近的。而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在就是卢米利亚这个区域。什么是卢米利亚呢。就是罗马人的区域。虽然东勒马帝国灭亡了。但是在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区域依然是以继承了拜扇天文化。西洋东正教的。不管是讲希腊语的。还是讲各种斯拉夫语的。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卫亚语。甚至还有一些讲阿尔巴尼亚语的民众。奥斯曼当局把他们看作。东勒马帝国的继承。罗马人的继承。奥斯曼语的这个卢米。 Poom指的就是罗马人。所以把这个区域称为罗马尼亚形成。当然这个图就是大家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因为罗马尼亚形成。每个时期它的范围也不一样。而且时候也有进一步的划分。看一下奥斯曼帝国涉及基督徒的宗教政策。第一个德夫希尔没。德夫希尔没。就是奥斯曼帝国。虽然民意上保留了基督徒。不只是东勒教徒。还有其他的基督徒。天主教徒。亚米尼亚教徒。锦教徒。他们信教的自由。但是依然会从基督教中选一些年轻人。把他们培养成。让他们归伊斯兰教。然后加上他们有机会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进入帝国的高层。所以这个政策一方面损害了基督徒的信教自由。但是另一方面也事实上确立了基督徒在奥斯曼帝国的重要地位。因为其实在很多历史上穆斯林统治的国家。包括中世纪欧洲的西班牙的。那个科尔多瓦。哈利法国。这都是这样的。其实君主虽然是穆斯林。 但是他反而不是特别信任。穆斯林官员。因为他觉得穆斯林官员。对他的威胁更大。因为整个国家是穆斯林主导的。所以他会选拔一些受到歧视的。某种程度上受压迫的基督教官员。因为这些人是他亲自提拔的。所以将来对他更忠诚。对他没有威胁。而对他更忠诚。所以很多穆斯林君主。他反而会利用基督徒。或者基督徒出身的官员。来帮他打击。威胁他的穆斯林高官。穆斯林贵族。所以即使就是从基督徒。就是被选拔的这些青年人。被迫回忆了穆斯林。但是他们出的基督徒家庭。所以他们有些人。他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势。来帮助基督徒。所以就是这个制度。一方面就是损害了。我们刚提到损害了基督徒的信教自由。那另一方面确实其实也。有利于确立基督徒在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影响力。下面就是基亚兹。 这是奥斯曼土耳其语。基亚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奥斯曼帝国虽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是也给予了就是信仰一神教。有经典的其他的宗教徒。各教派的基督徒。犹太教徒甚至就是仙教。就是古代波斯的索罗亚斯德教。虽然索罗亚斯德教有多神崇拜。但他们的教业还是比较接近于伊神教的。而且在伊朗高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就是虽然没有统治整个波斯。但是多少也渗入到了伊朗高原。所以这些人的身份就是基亚兹。就是非穆斯林。但是受法律保护的。条件就是他们要交奇米。就是给穆斯林统治者交税。之后他们可以有新教的自由。然后就是自治司法独立。我们刚谈到了。就是基督徒。还有其他的非穆斯林。虽然说法律保护。但是他们需要向奥斯曼帝国交税。但不是由穆斯林统治者。直接向他们交税。而是通过基督教的高级神志人员。 向基督徒交税。向基督徒收税。然后有人通过各地的主教。以及军人产典宝牧手。再转交给奥斯曼帝国的当局。因为帝国非常大。你如果直接收税的话。也很难操作。这样的话方便管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军人产典宝牧手的权势。反而比东罗马时期更大了。因为东罗马时期。虽然国教是以东正教为主。除了这个极特殊的。就是后来为了得到西方的支持。民意上。东罗马的末代皇帝。军人产典十一世。他民意上他改从天主教了。但是整体上东罗马帝国。是以东正教为主的。但是当时因为有世俗的权利。有东罗马皇帝。所以当时军人产典宝牧手的权利。其实他更受限制。而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因为已经是没有世俗的。基督教的统治者了。 所以当时军人产典宝牧手。他甚至不只是有宗教上的。甚至有更多的世俗的司法权。就是当时整个斯曼帝国统治的。卢米尼亚行省的基督徒。不只是讲希腊语的基督徒。也包括讲斯拉夫语的。讲阿尔巴尼亚语的基督徒。他们比如在司法上。基督徒内部的司法冲突。如果不涉及到就是基督徒。跟穆斯林的司法冲突。基督徒内部的牧手。还有各地的主教是有司法权的。所以他们的世俗权力。其实变得更大了。而且我们知道在东罗马帝国的后期。以及是一些斯拉夫的教会。保加利亚教会。罗马尼亚教会。巴加利亚教会。塞尔维亚教会。他们都尝试着独立。建立自主的教会。独立于基督徒内部牧手。但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就是在苏丹的委托下。又重新的对于这些斯拉夫的基督徒。卢米尼亚的基督徒。有了管辖的权力。 所以使让他的权力变得更大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支持天主教的传教与发展。就是我们知道在奥斯曼时期。基督徒团体中。东正教徒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个有不同的数据。每个时期的数据不同。但是我看过的。就是最高的数据。是说当时甚至有一半的。可能初期吧。就是说奥斯曼帝国有一半的臣民。是东正教的基督徒。但是后来这个数据会下降。但是在卢米尼亚地区。还是以东正教徒为主导的。所以苏丹他也尝试着。就是在内部。分化打压东正教徒。因为一方面。虽然他需要东正教徒跟他合作。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觉得东正教徒。势力太大了。另一方面又有外交的考虑。就是当时的西欧世界。虽然奥匈帝国。威尼斯和法国。都是天主教的势力。 但是他们之间争夺。西欧世界的领导权。所以之间是有斗争关系的。所以当时为了一起。对抗威尼斯城邦。和奥匈帝国。当时的法国跟奥斯曼帝国。长期是一种联盟的关系。直到19世纪。19世纪。奥斯曼帝国转向跟德国联盟了。而法国因为他的国教是天主教。所以为了确定。就是跟法国的友好关系。奥斯曼帝国。他也给予了天主教很多权利。因为当时天主教是受法国保护的。奥斯曼帝国的天主教。就像当时19世纪直到民国。在中国的天主教。也是受到法国保护的。所以当时奥斯曼帝国。就是支持天主教会。以法国保护的。就是以法国为主。当然也有一些。就是来自其他天主教国家。像意大利。当然是受法国保护的。天主教会。 传教是一些权利。就是让天主教像耶稣会派一些传教士。到东正教的地区。给东正教徒传教。让东正教徒皈依天主教。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内部削弱东正教的势力。所以当时奥斯曼帝国。在爱庆海的岛屿上。在雅典。就是当时在雅典。法国建立了领事馆。然后通过这个领事馆的庇护。当时法国的这个天主教神父。意大利的天主教神父。也非常活跃。就是当时在奥斯曼帝国。由于这个帝国当局的支持。天主教发展的也非常坏。也制衡了东正教的发展。另外就是。以正教为国教的附属国。就是当时奥斯曼帝国。领主很大。对美某个地区的统治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地区就是被它征服了。像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由它直接统治。都归属于卢米尼亚新省。但是还有一些地方。瓦拉吉亚公国。 莫尔多瓦公国。就是他们只是形式上归属奥斯曼帝国。实际上他们还是独立的国家。只需要给苏丹交一些税。但是就是他们国家可以维持这种。事实上独立的地位。像摩尔多瓦公国。瓦拉吉亚公国。他们有的统治者。是奥斯曼帝国。不好意思。是东罗马帝国。巴尔庆帝国。贵族的后代。巴黎奥列王朝时期的。东罗马帝国主要的贵族之一。叫盖达克里斯战的家族统治者。曾经也在相关的公国。多瑙和以北的公国有过统治。而且尝试着维持拜占庆的传统。拜占庆虽然灭亡了。但是在瓦拉吉亚公国。莫尔多瓦公国。依然某种程度上持续着拜占庆的统治。我们也知道。东罗马一位皇帝。也就出自盖达克里斯战的家族。约翰六世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写国通史。而瓦拉吉亚公国和莫尔多瓦公国。 他们就是。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国家。莫尔多瓦的前身。所以罗马尼亚19世纪。从奥斯曼帝国独立之后。没有像希腊那样。都是因为政治原因。取一个古代的名称。虽然他们跟古希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当时也是受到西方政治的影响。民族国家。就是说我们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其实这是受政治的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那时候罗马尼亚。他们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就是说我们是罗马帝国。拜占庆帝国的继承者。我们继承了政教。罗马帝国的政教文明。起名为罗马尼亚。当时整体来说。基督徒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还是享有比较广泛的自由。但是作为一个伊斯兰主导的国家。对基督徒还是有很多限制的。皈依伊斯兰教不得重新抱。不好意思。有错误。不是皈依。 是皈依。重新皈依基督教。不得重新皈依基督教。不然可以判处死期。同时穆斯林也不得皈依基督教。如果你皈依基督教了。也可以判处死期。但是当然会问你。就是说你放不放弃基督教信仰。你不放弃的话。问你三次你还不放弃的话。就可以除此。另外就是不得给穆斯林传教世纪。当时的一位雅典的贵族。叫费劳队。现在也是雅典的珠宝。圣人之一。她成为寡妇之后。出家成为了修女。在修道院。也是一位就是德高望重的修道院女嬷。就是这位就是圣菲勞队。她就非常有胆量。她收容了很多的穆斯林女奴。不敢说很多。但是至少有一些收容了一些。在修道院收容了一些穆斯林女奴。然后感化她们皈依基督教。让她们获得自由。并且给她们施起为基督教。 然后这就触动了奥斯曼当局的神迹。因为就是一位东着教的修女。给穆斯林施起。让她们皈依基督教。很愤怒。所以就是当时的奥斯曼当局。就把费劳队给处死。另外就是在和穆斯林的法律冲突中。不能在法庭上作证。这是对基督徒非常不利的。因为你不能就是作证的话。那即使是你占领的话。最后肯定法院也倾向于穆斯林。我可以看到。这是其中的某些限制。还有其他的限制。所以当时还是有很多新殉道者的。这是一幅希腊的新殉道者。圣像新殉道者。就是在一般指的。就是在东罗马后期。就是受穆斯林统治的地区。还有就是东罗马灭亡之后新的殉道者。但是说实话。就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几百年。死于奥斯曼之首的新殉道者。其实倒也不是很多。有几百倍。但是在几百年来不是非常多。就是跟之后。 就是像20世纪被共产主义杀死的苏联的殉道者。那都是成千上万相比。确实不是很多。就是像我们庚子年的晚期的义和团运动。那我们当时在北京也有几百位的俄罗斯传教团的东正教徒殉道。所以就是说在整个的就是奥斯曼时期的殉道者。其实不是特别多。但是就是作为殉道者。就是我们也纪念他们。他们在希腊非常有名。殉道的原因不同。但是一般就是一些基督徒被要求皈依穆斯林。或者就是皈依穆斯林之后。又重新皈依基督教了。然后穆斯林让他们叛教。就是不肯放弃基督教信仰。被处死。大部分殉道者殉道原因都是如此。当时的政教神志员对奥斯曼当局的态度也非常的复杂。一方面支持合作。像我们刚谈到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第一位军人坦定保幕手。盖南丢死。甚至有赞美的声音。但是赞美奥斯曼当局不是他们觉得奥斯曼当局有多么的好。很多时候是受到了反西方主义的影响。就是他们当时很多的东正教的主教。他们认为西方拉丁教会非常邪恶。就是认为即使奥斯曼帝国是穆斯林统治。但是至少保护他们免受西方的影响。所以甚至有的主教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 让他们成为了伟大奥斯曼帝国的臣民。而且整体上奥斯曼帝国对他们干涉不多。就是还是比较自由的。但是另一方面呢。就是受到西方的影响。当时很多高层的希腊的知识分子。积极的东正教的基督徒。因为他们是当时奥斯曼帝国跟西方通商。进行商业往来的主要的势力。而且当时其实就是目前希腊的领土。当时也不是全部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比如说克里特岛还是在威尼斯的殖民统治下。后来18世纪才成为了奥斯曼的领土。然后像埃尔尼纳海中的克福岛。一直都没有被奥斯曼统治。后来从威尼斯统治成为了英法共国。然后来又成为了希腊的领土。在希腊独立之后。所以当时可以说是。希腊的很多东正教徒。平信徒和神圣人员。他们是奥斯曼当局跟西方交流的一个媒介。所以很自然的就受到西方的影响。因为当时西方也很流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就是去研究古希腊的经典。就很多希腊人受到西方的影响。就是觉得我们要建立一个。以希腊人为主导的国家。希腊就认为我们。 是有古希腊文明传承的。但是这个是受到当时西方的影响。产生来的思潮。在东罗马后期不是没有。但是主要是在奥斯曼时期。受到西方的影响。所以当时的一些主教神圣人员。也加入到了。就是传播民族主义。西方启蒙主义的潮流。加入到了这个运动。所以当时的这种西方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希腊独立战争。我们刚谈到。一个原因就是希腊传统的。正教基督徒既参与。与西方世界的贸力。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另外就是秘密社团的流行。一些跟共集会有关的秘密社团。比如说当时俄罗斯帝国的重要港口。奥德萨。黑海盐。奥德萨的友谊社。当时的俄罗斯帝国有很多希腊移民。希腊民族。就是他们通过这些秘密社团。来传播希腊独立的思想。然后最后在。因法额列强的支援下。 因为这些西方列强。也希望推动希腊独立来削弱奥斯曼帝国。所以他们的支援下。希腊。其实是在。就是现在罗马尼亚。就是在多瑙河一北。就是瓦拉吉亚公国。摩尔多瓦公国。这些之后罗马尼亚的领土的一些希腊族。他们最前。反叛奥斯曼帝国。但是很快就是传到了南部。就是巴尔干南部。当时也获得了一些。不是所有的主教。但是也获得了一些东西教主教的支持。当时帕特雷旧城主教热尔曼三世。就发表演讲。公开支持。希腊人争取独立运动。反抗奥斯曼当局。巴尼亚巴特。就是这位主教。盖克曼奥斯盖玛。日尔曼三世。所以3月25日。也是东正教的圣母领包节。就被当作希腊的国庆。就下个国庆定位哪一天呢。 他不是就是在那个多脑河流域。希腊族最早反叛奥斯曼当局的那一天。而是。帕特雷主教在波罗本尼萨半岛。发表演说支持。希腊人争取独立战争的这一天。所以也能看到。希腊的独立战争。跟东正教的关系。非常紧密。虽然当时不是说。整个东正教会。都支持希腊独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希腊国企上。也是有东正教的十字架的。就是在希腊独立以后。因为当时的。周恩塔利保牧首。依然是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所以当时也是受到西方的策动。影响。希腊当时成立了自主的东正教会。在1833年。一开始。军人产丁保牧首是不承认的。因为从他那里分裂了。但是最后就是。通过一些谈判。 军人产丁保牧首也妥协了。1850年。承认了希腊独立的教会。后来受到希腊独立的影响。当时很多的。以东正教为主的。巴尔干的国家也纷的独立。19世纪。像保加利亚。当时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在19世纪末期也独立了。然后随着保加利亚的独立建国。保加利亚政教会。也宣布脱离军人产丁保牧首。军人产丁保牧首不愿意承认。所以1872年到1944年。保加利亚政教会和军人产丁保。政教会处于分裂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东正教会。因为乌克兰的问题。有一些矛盾。就是现在莫斯科牧首。军人产丁保牧首。就是也是暂停了盛残共荣。但是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东正教各个教派。出于各种。主要是受到政治影响。 矛盾其实历史上有很多。但是整体上。就是东正教会。从古到尽。虽然比如说某些教会。会有一些矛盾在某段时间分裂。但是整体上。东正教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说一直上是持续到现在。所以我觉得现在也不要。太多的。就是夸大现在分裂的重要性。因为东正教作为一个整体。就是现在还是合一的。还要谈到一下。就是俄罗斯帝国在东正教。实际上的领导作用。当时唯一个。就是没有被穆斯林统治的。东正教国家就是俄罗斯。而当时俄罗斯帝国。跟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正教徒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看到这些重要的几条。我归纳了几条。第一条废除木首师。16世纪当时。随着俄罗斯教会的发展。当时成立了。 莫斯科牧首区。就是莫斯科。与全俄罗斯的。都主教。他成为了。莫斯科牧首。但是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也就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普鲁士。路德宗的影响。就彼得大帝认为。国家应该。来控制教会。就不应该让东正教会。权力那么大。就是跟国家一起来。统治社会。所以在。当时的莫斯科牧首。去世之后。有一段空缺期。然后就没有在选立新的牧首。就是在彼得大帝时期。废除了牧首之。之后。俄罗斯教会就重新归于。军人坦丁堡。民意上。就是重新归于。军人坦丁堡牧首的统治。 但是实际上。俄罗斯教会。是由。帝国的。一个行政部门。就是圣公会议。在圣彼得堡。当时的帝国的首都圣彼得堡。由他来领导。所以这段时间。就是形成了一个。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机制。就是民意上。莫斯科牧首被废除了。俄罗斯教会。民意上的领导人。军人坦丁堡牧首。但是实际上。由于俄罗斯帝国。是唯一的。就是没有被。异教徒。没有被穆斯林统治的。东正教国家。所以实际上。军人坦丁堡牧首。他是被。俄罗斯帝国保护的。就是当时奥斯曼帝国。 就是说如果。说天主教徒。是由法国保护的话。那么东正教徒。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俄罗斯帝国。来保护。所以俄罗斯教会对于奥斯曼帝国基督徒的保护。就是某种程度上有保教权。当时的很多。希腊籍的主教也活跃于俄罗斯帝国。比如说在叶卡吉雷纳女皇。叶卡吉雷纳二世时期。阿斯特拉罕。就是那个富尔加河流入黑海的重要的城市。就是曾经常韩国的首都。萨莱也在阿斯特拉罕地区。就是帝国南部重要的城市。就是当时的独主教也是一位重要的神学家。尼奇弗鲁斯。塞奥托基斯。尼奇弗洛斯。迪奥多克斯。就是当时在俄罗斯帝国的一位希腊籍主教。就是说他也积极。就是为当时的俄罗斯帝国。为叶卡吉雷纳二世女皇服务。就是宣扬俄罗斯帝国。对于整个东勒教世界的领导和保护地位。就是对其进行宣扬。然后当时在东勒马帝国灭亡之后。 当时有一个第三罗马的观念。是当时的匹斯罗夫的菲洛。菲洛菲是他宣传的。就是第一个罗马是古罗马。首都就是意大利的罗马。第二罗马就是新罗马。而第三罗马就是莫斯科。由于就是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也娶了多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所以在血统上。就是也可以说。有这个东罗马的这个继承权。就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所以他说。这应该就是怎么说呢。可以说是比较接近于这个斯拉夫语的。也可以说是古俄语。就是两个罗马已经消失了。古罗马和新罗马。就是把豆沙已经陷落了。就是现在是第三罗马。第三罗马新起了。将来不会有第四罗马。就是说到第三罗马的观念。你可以说17世纪当时的尼康木首。莫斯科木首尼康木首的改革。也是受到第三罗马的影响。就是把一些受到就是俄罗斯当时一些习惯。俄罗斯教会特有的习惯。但是这些。 俄罗斯教会的习俗。比如说就是用两个指头画十字。可能也不是说俄罗斯本有的。可能也是从巴尔干地区传来的。但因为传入比较早。就被俄罗斯画了。所以尼康木首就是认为。如果想让俄罗斯成为东正教的中心。就是不能这个东正教的礼仪太俄罗斯化。太俄罗斯本地化。因为这样就没有这种普世精神。他有希望更接近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希腊教会的传统。所以他就仿照希腊传统的教会进行了改革。然后他当时在莫斯科教区也建立了新耶路撒冷。修导院。所以可以说是受到第三罗马观念的影响。但是说实话在后世。其实第三罗马。就是我跟一些朋友。就是相关的学者也讨论过。其实对俄罗斯影响不是很大。你可以说十六十七世纪有一定的影响。但后来因为俄罗斯的利益重心是在东欧。像波兰 普鲁士。对于巴尔干。其实就是传统的东正教的中心地区。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视。所以第三罗马的观念。其实在之后对俄罗斯历史的影响。 其实也不是很大。但确实是有。而且对于俄罗斯争取。就是在东正教世界的领导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要把他的作用夸大。这是不符合现实的。然后我们讲一下奥斯曼时期。东正教神学的特点。一个就是受到经验哲学影响明显。因为在奥斯曼时期。伊斯兰主导的帝国。当时的东正教的教育是受到影响的。所以当时很多东正教的神职人员。有机会他们是会到西方天主教。或者这个新教的国家去留学。比如说到意大利的学校。到德国的学校去留学。就多少就是受到。依然在西方流行的经验哲学的影响。另外就是对于正教经典的整理与出版。虽然当时可以说整起来说。奥斯曼时期东正教的神学。法善可尘。没有很多的就是创新。但当时对于很多古代教父。作品整理出版。这种传承的作用。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同时就是在对于正教经典的整理和出版的同时。 在修道院的修饰。同时也注重古希腊世俗经典的传承。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幅图片是我拍的。就是在圣约翰宗途接受天启。启示录的帕特摩斯岛。就有一座班人平时期建立的很有名的修道院。圣约翰修道院。就是纪念圣约翰。你们可以看到就是在圣约翰修道院的博物馆。在奥斯曼时期收藏的世俗的文献。左边的是古希腊居民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可以看到。不好意思。这个比例刚调的不太好。下面的字看不到。那我大概说一些。就是左边的是1499年。威尼斯出版的。右边的是16世纪罗马出版的。因为当时在西方出版了很多古希腊文献。然后。当时就是很多来自。就是之前东罗拜占体育地区的。就是讲希腊语的。东正教的学者。就是一方面很多人来到了西欧。就是参与了。因为当时主要的印刷中心在西欧。 在意大利德国。他们就是参与了这些古希腊经典的整理。一方面就是他们也会把西欧出版的这些书。就是在东正教。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东正教的修道院。来收藏保留到后世。右边的是应该12世纪当时的赛萨洛尼基的主教。是他对于河马史实的注解。另外就是偏重和西方神学的论战。就是当时虽然跟西方的交往很紧密。但是毕竟就是作为东正教徒。东正教的神学家。那么还是有这种强烈的。就是东正教传统的意识。就是会跟西方神学进行论战。就是对于一些分级。比如说和子聚飞流怪。还有就是罗马教宗的首席权进行论战。另外就是神学教育体系的成立。这个也是受到西方的影响。比如说当时的一位。对我看。不好意思。他的名字没有打上去。就是应该从彼得。冒黑了。他是接受了耶稣会的教育。然后就是把西式的教育。引向了东正教地区。建议了基辅神学院。 虽然当时基辅神学院。是在俄罗斯帝国。但是我感觉就是当时跟。就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东正教的地区联系也很多。就是承担了就是培养。东正教。人才这些东正教神学教育的使命。但是当时受到西方受到耶稣会的。影响很大。就也是进行这种经验神学式的教育。但不管怎么样。就是可以说是这个近现代的。神学体系这个时候也开始起步了。我们刚谈到了。整体上建树有限。另外就是受。某些受西方影响非正统思想的产生。因为当时很多东正教神学家。在西方留学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所以当时他们的一些神学观点是不正宏的。比如说这一位。基利尔·卢嘎里斯。他既当过亚里山大正教牧手。也当过军人产地宝正教牧手。在瑞士。加尔文宗的中心。任内瓦留学。他的神学受到了加尔文预定论的影响。而加尔文本身就是受到了。 圣奥古斯丁的影响。就是当时的一些新疆神学家。把圣奥古斯丁的神学给极端化了。就是认为。人是否能得救。不靠他的自由意志。就是他是否选择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已经预定好了。所以一切都是神。在万事之前已经预定好了。所以当时的这位东正教的牧手。当时也受到了。加尔文宗预定论的影响。所以当时的一个信仰。他出版了一个信仰宣言。就是很明显的宣扬基尔文的预定论。所以也是因为这一点。就是基利尔牧手。他后来被谋杀了。因为当时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就是有很多亲天主教的。就是他们对新疆神学非常反感。所以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亲天主教的人。就是把基尔牧手给牧手。所以我们看到当时西方。就是天主教和新教的对立非常明显。在法国16世纪打了宗教战争。死了很多人。巴尔图罗妹职业大屠杀。 17世纪德国的30年战争。也是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也是造成了人口丢临。所以当时这种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甚至当时在奥斯曼帝国的东教会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进修主义的传承与灵修传统的复兴。就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虽然当时基督教受到限制。比如说神学教育受到限制。但当时的修道传统。依然蓬勃发展。就是当时在修道院中。在阿索斯山还有在其他的修道院。修师们依然尝试着。维持正教的传统。可以看到这是很有名的。可以算是希腊的奇迹吧。就是日本漫画家。龚崎骏的天宫之城。就是说他的影响。就是很多修道院建在岩石上。这张照片也是我拍的。不是特别清楚。请大家谅解。其实我也去朝过圣。希腊麦太奥拉修道院。麦太奥拉就是新城的意思。你建在岩石上。 确实给人一种。就是建在新城之间的感觉。其实在现在希腊的中部。就是我去朝圣。其实我也不是专门去朝圣。我其实是去。是在这个修道院脚下的。叫Kalambaki的一个镇子上。去参加一个会议。然后就是同时。也去修道院朝圣。然后还写了一首诗。《,仿希腊麦太奥拉修道院基金》。眼前锋。接月破。足下万鹤。起松生。白云飞旋喜沉心。天外摇闻。金色中。然后这也是。就画用了一句宋代的诗歌。枕中云气千锋进。窗底松生。万鹤哀。所以大家有机会去希腊的话。就是希望也是。造访一下。这套修道院。确实是奇迹。 奇迹中的奇迹。因为确实是真的是修道院建立在延迟之上。甚至去有的修道院可以坐缆车。而麦太奥拉修道院。其实就是在巴尔干半岛。就是15世纪就是逐渐被奥斯曼帝国。整个巴尔干半岛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统治的时候。麦太奥拉修道院还是在蓬勃发展。就是希望通过修道的主义。就是把政教的精神。一代流传下来。可以看到当时奥斯曼时期。一些重要的政教神学家。耶利米二世军产地望牧首。当时他跟德国图兵根大学。路德宗神学院的神学家进行了对话。因为当时就是德国图兵根大学。路德宗的神学家。他们对于东正教神学院产生了一代心。而他们觉得。就是他们跟进行宗教改革。跟天主教分裂。是不是可以跟东正教进行一些对话呢。说不定还可以合一。所以当时的顾兵根大学的神学家。就把路德宗的教义。发给了军人坦丁宝牧首。耶利米二世。但耶利米二世就进行了回信。...

December 20, 2024 · ephremyuan

王潇在读博士:俄罗斯东正教朝圣游

按:王潇在读博士向您介绍俄罗斯朝圣游。他在俄罗斯待了十年时间,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拜访了不少教堂。特此感谢他的无私分享。Enjoy!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观看以及下载,请见主页

December 13, 2024 · ephremyuan

李姝茜,杨恺成:伊拉克东方亚述教会朝圣游

按:李姝茜硕士,杨恺成在读博士向您介绍伊拉克东方亚述教会朝圣游。他们在今年年初拜访一周,拜访了多所著名教堂和修院。特此感谢他们无私分享。Enjoy!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观看以及下载,请见主页

December 9, 2024 · ephremyuan

Maximos神父:爱神集与心祷

按:此是Maximos神父关于爱神集与心祷的讲座。讲座十分精彩,会提供讲稿,讲稿根据神父的英文讲稿翻译整理,可能与讲座内容稍有出入。注:本文参考了DeepL的中译。 若要引用本文,请按以下格式:Maximos神父《爱神集与心祷》(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11月08日),阿甲整理修订,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具体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音频下载,请点击 油管订阅和网盘 正文 耶稣祷文 The Jesus Prayer Fr Maximos Constas 马克西姆神父著 Christianity is not a single or monolithic religion. It exists in three major forms or traditions: Protestant, Roman Catholic, and Eastern Orthodox.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began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when it broke away from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is the oldest of these Churches and exists in unbroken continuity with the first churches founded by the apostles of Jesus Christ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world....

November 8, 2024 · ephremyuan

段文郡熠:西叙利亚传统的礼仪神学

按:此是段文郡熠博士候选人讲座:西叙利亚传统的礼仪神学。讲座十分精彩,引用大量早期叙利亚教父著作和段落,算是中文界介绍西叙利亚传统的首位学者。Enjoy! 请留意:讲稿问答应讲员要求,暂时不予公开 若要引用本文,请按以下格式:段文郡熠《西叙利亚传统的礼仪神学》(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11月01日),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具体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视频音频请见网盘, 音频下载 讲稿整理中,敬请期待

November 1, 2024 · ephremyuan

Lydia博士:基督信仰的伟大主题——离散与回归

按:lydia博士的讲座,基督信仰的伟大主题,离散与回归. 敬请期待。此讲座的讲稿和问答环节将在同工整理好后更新,请留意。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Lydia博士《基督信仰的伟大主题——离散与回归》,(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10月18日网上讲座),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audio音频 讲稿正文 制作中,敬请期待…

October 18, 2024 · ephremyuan

Romanos神父:拜占庭音乐符

按:此是Romanos神父关于拜占庭音乐符的讲座,Enjoy!若要引用本文,请按以下格式:Romanos神父《拜占庭音乐符》(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10月04日),阿甲整理修订,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具体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本讲座讲稿的内容是按Romanos神父提供的英文讲稿翻译而成。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正文 上一次讲到东正教之声,今天我们讲拜占庭音乐符,这是一个更加技巧,专业性的方向。这是一个介绍课程,首先讲音乐符的历史形成过程,然后介绍一些音乐符的技巧性唱法。希望在这个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唱一小段拜占庭的这个旋律,按照音乐符来唱一小段旋律。 那么在屏幕的右边是拜占庭的音乐符,左边是西方的音乐符(贝多芬的谱曲)。「神父唱诵右边的拜占庭音乐符」 一、音乐符的定义和历史 音乐符是标记音乐的符号「系统」。它有四个作用, 首先是记录音乐的符号;第二个,是大家可以一起唱。如果每一个人都看著同样一个音乐符的话,就可以唱出来一致的音调和旋律。第三个是可以传递音乐旋律,很多旋律根据作曲家的音乐符得以再现;最后,它也是学习音乐历史的一个方式之一。 它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这些音乐符的手稿。 如上图,最早的音乐符来自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时候。 最早的基督教音乐符是来自于三世纪晚期。是来自于一个来自于埃及,来自一个Oxyrynchus的村庄,是圣三一颂。希望你能看到就是在屏幕,比如说第一行,下面是希腊字母,上面更细的线是音乐符。 这是公元10世纪,马可福音第16章,上面红色的点是当时记录的音乐符。所谓Lectionary就是按照主日,12大节日,礼仪年安排的在礼仪中的圣经阅读篇目合集。 拜占庭的音乐符起源有三个:第一个是来自于希腊字母;第二个是希腊词本身有一些表达重音的符号;第三个是手势符号。 最早的拜占庭音乐符来自于十世纪中期,大概是950年左右,出现了专门记录音乐符的手稿,到现在已经有1100多年了。这比西方早100年。 拜占庭音乐符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公元950年到公元1177年。它上面的音乐符,标记很少,只有大概的一个旋律告诉。并且它无法破解,就是说,它缺失很多节奏,音调等方面的细节 第二个阶段是1177-1670年,这时候有更多细节了。有表示音调升降的符号,红色的符号是说当时的手势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当时,只要打这个手势,大家就知道怎么唱了。唱诗人员都知道这个手势该怎么唱的,大概有10-20个手势。 第三阶段是1670年到1841年。这个时候的音乐符更加丰富。最显著的特点是红色手势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黑色的升降调音乐符号,整个旋律更加丰富清晰。 第四个阶段是1841年到现。三位有名的作曲家创造一个新的音乐符号系统。这个系统详细记录了每个音调,节拍,起承转合。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拜占庭音乐符系统。 为何不用西方的音乐符? 我们给出六个理由。第一个原因是保留拜占庭音乐遗产和优势。我们希望保留拜占庭传统,就像我们不会用拉丁文来写作希腊文一样。第二个原因是它易于学习。它基本上花一个星期然,大概每天用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来练习就基本 够了。能唱大部分的拜占庭的圣乐了。 第三个原因是大部分拜占庭圣乐都是用拜占庭音乐符记录,更为方便。第四个原因是容易识别Theseis「特指一些没有记录下来,却留在口头传统中的特定旋律」。第五点是拜占庭一些音乐符的细节难以用西方的音乐符标识出来。第六个原因是拜占庭音乐符允许一些自由的表达,这些如果放到西方音乐符很容易丧失。 范例 上图左边是拜占庭音乐符,右边是西方音乐符。都记录了诗篇84篇的部分。「神父唱诵音乐符」。这里这个拜占庭的音乐符里面有一些非常细微的细节无法用西方的乐谱来表现。虽然右边是按照左边的乐谱去写的,但实际上拜占庭音乐符唱的时候,有更多细微的差异。因为它有更多的变化和细节在其中。 再举一个上图的例子,其中上方的乐谱是实际唱的拜占庭圣乐「有时甚至都不是,音乐拜占庭音乐符允许更多个人的表达」,下方是按照拜占庭音乐符做的西方乐谱。拜占庭不表达具体的音调,但唱出来时更为细节和复杂。「神父唱此段,举出其中的区别」 拜占庭音乐符没有告诉你具体每个音调是哪个,只是告诉你,相对于上一个调来说,是升降以及升降多少,节拍多少。「拜占庭当然也有哆来咪系统,只是与西方不同」 我们有四种拜占庭符号。Quantitative signs 量符号;Qualitative signs 质符号; temporal时间符;Auxiliar是补充的。 上图是拜占庭音调系统,用希腊字母来表示音调,一共7个。「与西方哆来咪类似,但稍有差别,具体请看讲座视频」这个符号音乐符号。 量符号表示升降多少调,右边表示升调符号,左边是降调符号,右边数字表示升降多少。0当然是保持不变。 上图是质符号表示如何唱出的,由于讲座时间有限,我不会花时间讲其中的细节。 时间符表示唱的节拍是快还是慢。比如第一个κλάσμα表示在这个调上再加一个节拍,就是说一拍的话变成两拍。 补充符相当于西方的谱号「给乐曲定调定节拍的」,其中一些细节我就不讲了,大家不用担心。 比如上图最开始的符号「红圈里」就是告诉你基调和节拍是什么,然后转到哪个调,又以什么调结束。 更多范例 「这里神父主要告诉读者如何去唱,具体请见视频」 问答环节: 1. 刚才听您唱有颤音,这个怎么学? 这就是难点。我们说拜占庭音乐符易学,但唱出来就比较难。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音调唱就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真实的礼仪当中,你会听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唱诗人员会有更多表达在里面,给旋律加一些点缀。那么如何学呢?我的建议是多听拜占庭风格的圣乐,然后试图去模仿。我们要知道与拜占庭音乐符相伴的一个持续的口头传统,建议多听多模仿,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加入一个有拜占庭圣乐的教会,加入他们的唱诗班,慢慢学习,把自己融入其中,这样有些不可言传的东西也能掌握了。 2. 拜占庭唱诗班仅限男性吗? 不是的。男女都可以的。

October 4, 2024 · ephremyuan

劳曼博士:路德宗在中国

按:这次找来笔者导师开的第二场讲座,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教授,是研究清代和满族文化的著名学者。讲稿和问答正在整理中,敬请期待。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路德宗在中国简史 讲员:劳曼教授

September 20, 2024 · ephremyuan

李姝茜,杨恺成:埃及科普特朝圣游

按:李姝茜硕士,杨恺成在读博士向您介绍埃及科普特朝圣游。他们在埃及科普特朝圣两周,拜访了埃及科普特,西奈山等多所著名教堂和修院。特此感谢他们无私分享。Enjoy!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August 30, 2024 · ephremyuan

Lydia博士:圣经与礼文中的圣母安息升天节

按:lydia博士将在我们平台开设一系列正教礼仪和圣经相关的讲座,敬请期待。此讲座的讲稿和问答环节将在同工整理好后更新,请留意。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Lydia博士《圣经与礼文中的圣母安息升天节讲座》,(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08月16日网上讲座),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制作中,敬请期待…

August 16, 2024 · ephremyuan

Lydia博士:圣经与仪文之基督升天节

按:lydia博士将在我们平台开设一系列正教礼仪和圣经相关的讲座,敬请期待。此讲座的讲稿和问答环节将在同工整理好后更新,请留意。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Lydia博士《圣经与仪文中的基督升天节讲座》,(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06月07日网上讲座),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制作中,敬请期待…

July 7, 2024 · ephremyuan

李姝茜,杨恺成:亚美尼亚朝圣游

按:李姝茜硕士,杨恺成在读博士向您介绍亚美尼亚朝圣游。他们于2024年1月去亚美尼亚朝圣游,拜访了亚美尼亚多所著名教堂和修院。特此感谢他们无私分享。Enjoy!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May 10, 2024 · ephremyuan

尼撒的格列高利论肉体复活

按:这是阿甲教父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八课:尼撒的格列高利——《论肉体复活》及驳斥六道轮回导读。讲稿由祝心斋整理,经阿甲修订而成。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若要引用本文,请按以下格式:袁永甲,《尼撒的格列高利——论肉体复活以及驳斥六道轮回导读》,讲稿由祝心斋整理,经阿甲修订而成(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4月19日)。亦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正文 一、尼撒的格列高利的著作译本及校勘本介绍 我们这里主要参考三个译本,一个是石敏敏在2004年根据英译本翻译的尼撒的格列高利的《论灵魂与复活》。我觉得这个译本总体来说质量还不错,但是跟原文翻译过来的就没有办法去比较了。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很有必要出一个从原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译著,这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六道轮回和转世投胎观念如此盛行的国家来说,这本古教父反驳轮回转世观点的重要著作,应该要从原文直接翻译——他当然没有接触过佛教,但是我们在这本著作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在驳斥佛教那种关于轮回的观念。 另外参考的一本是Behr在2023年出版的《On the Human Image of God》。作者把尼撒的格列高利关于人论的一部著作,做成了校勘本,然后又翻译成英文。 我们主要参考这本书中的英文及原文。 最后一本是关于尼撒的格列高利的一些著作的介绍:《The Brill Dictionary of Gregory of Nyssa 》。这是介绍他的各个神学主题以及相关人事的字典,此字典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学术信息。 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尼撒的格列高利的两本著作,《论人的形象》和《论灵魂与复活》。 在这里,我粗略的把有关尼撒的格列高利的已经出版的一手材料的校勘本罗列出来。 这里面最著名的专门介绍尼撒的格列高利的是Gregorii Nysseni opera,简称GNO。 他的大部分著作,通过这个系列的校勘本基本上都做出来了。如果大家能直接读希腊文,愿意翻译他的著作,那么我可以帮你们找到这样的原文,你们可以来从事翻译的工作。 二、尼撒的格列高利的生平介绍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尼撒的格列高利。 光从东方来这个网站上,有关于尼撒的格列高利的基本介绍,是我去年上半年的时候给David Tang提供的。 尼撒的格列高利是大圣巴西尔家族中最小的弟弟,他没有上过学,而是受教于姐姐玛卡瑞娜。在巴西尔去外面求学的时候,姐姐玛卡瑞娜在教他。主后355年到358年的时候,巴西尔也做过他的老师。也就是说,尼撒的格列高利基本上是通过家庭教育而成材的。 他结过婚,但之后丧偶。主后372年的时候,他被按立为主教。379年1月的时候,他哥哥巴西尔去世;同年,他的姐姐玛卡瑞娜也处于弥留之际。这时候的他,才开始从哥哥巴西尔和姐姐玛卡瑞娜的圣洁光环之下,走上历史舞台。 关于巴西尔更多的介绍,这里有John Behr的一本书,叫做《The Nicene Faith》,在其400到414页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尼撒的格列高利的主要著作,其实是继承了巴西尔没有完成的一些作品。巴西尔写了《创世六日》,但没有写人论的部分,所以尼撒的格列高利就写了《论人的造成》。为了驳斥欧洛米,他又写了《驳欧诺米》。主后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他也参加了。但总体来说,在这次大公会议上,还是神学家格列高利的权威性更强一些。 在学界,关于他的研究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才受到重视。原因很简单,之前关于巴西尔和神学家格列高利的研究已经太多了,大家需要找一个还没怎么研究过的新的历史人物。 目前,他晚年的著作,比如说《雅歌书注释》,《论摩西的生平》等,也有了中译本。 三、《论人的造成》 接下来我们就直接讲他的著作。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进行一场思想上的探讨。 首先,我们简单的讲一下,下面这两本书的大致背景。 第一本书叫**《De hominis opificio》,就是"论人的造成"的意思**。这本著作大概写于379年,正好在巴西尔去世以后。总的来说,《论人的造成》这本书,是为巴西尔的《创世六日》所续写的一部著作。这其中比较精彩的部分,就论到了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这和后来东正教静修主义的传统有些许的不同,我们待会儿再详细的进到这些句子里面去谈论。 另外一本书是**《论灵魂与复活》**,以对答的形式展开——尼撒的格列高利想象他的姐姐玛卡瑞娜在跟他对话。这场对话发生在Annesi,就是玛卡瑞娜修道的地方。时间上是在主后379年的12月份,他参加完安提阿的会议回来以后,以他姐姐的身份来探讨灵魂与复活这个话题。此时他姐姐正处于弥留之际。 《论人的造成》这本书我找到了原文,可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去读。《论灵魂与复活》这本书我也找到了原文,但是还没来得及和译本逐字逐句去对照。 我们来读一下《论人的造成》的一部分: 如果你考察神性之美表现在人身上的其他各点,就会发现它们都完全保存了神的形象。神性就是心,就是道,因为"太初有道",并且保罗的跟随者"有基督的心"在他们里面"说话",同时这些人也并没有脱离人性。你可以在你自己身上看到话语和理解,它们其实就是神心和神道的一种模仿。另外,神就是爱,就是爱的源泉,这是伟大的约翰说,“爱是从神来的”,又说:“神就是爱”。创造人性的主也使我们具有这样的特征。 大家也许不知道这个"心“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原文。 大家看这个词**“Nous”和“λόγος”。“λόγος”这个词大家可能都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言语的意思,在思高本里被翻译成”圣言",在和合本里被翻译成"道"。“Nous”是一个没有中文能够对应的词。从希腊哲学的角度,它通常被翻译成"理智"、“心智”,有时候翻译的更奥秘一点,叫做"灵智"。在我翻译的灵修著作里,通常把它翻译成"心灵"。所以当大家读到上帝是心的时候,不要惊讶,因为"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人没有人论这个概念,而在中国古代,我们有一种"心性论",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人论。我以为以前没有人把“Nous”**翻译成"心",但这里翻译了,我觉得这个翻译特别好。神性就是"心",对于中国人而言,完全可以这么说。 “Nous”和“λόγος”是什么关系呢?希腊哲学里面有探讨,尤其是到了新柏拉图主义时期。本来,这两个词基本上是同义词,但是到了新柏拉图主义时期,“Nous”的地位提升了,而“λόγος”的地位稍微降了一点。“Nous”是用来与上帝相交的。人的心是用来干嘛的?是用来与上帝相交的。“Nous”还衍生了其它的一些功能,包括话语的功能。这个词在柏拉图的灵魂三段论里面,被叫做“logistical”,这个词的前缀和**“Nous”是一样的。在很多时候,它被翻译成人的理性。文艺复兴以后,“Nous”**跟神相交的功能被淡化了很多,理性被高抬起来了。 在此处,尼撒的格列高利抓住了人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Nous”和“λόγος”。上帝照著祂的形象和样式来造人,主要就是指这两方面。当然,自由意志也是在它们中间出来的,爱的能力也是在它们中间出来的。这就是尼撒的格列高利对人论的解释。说白了,就是我们有上帝的形象,我们有心灵和理性思考的官能。 所以说,你要认识上帝,首先要认识自己。但是我们看到尼撒的格列高利在这里说: 倘若原型超乎理解力,而它的形象却可以理解。那么从两者所表现出这种相反特点就可以表明这形象是有缺陷的。然而,按造主的形象造人的心灵,其本性是我们所无法认识的,所以它必与那高级本性完全相同,它自身的不可知性就是神性不可理解性的表现。 在之前的一次讲座中,我们谈到神学家格列高利,说他是整个希腊哲学的分水岭——希腊哲学从好奇探索世界的特质,转向了神秘和灵修。尼撒的格列高利显然继承了这一点,因为大家都知道神的本性是不可知的。如果说,上帝按照祂的形象和样式造人,那么,从某种意义上,人里面也有某些东西始终是不可知的,它是个奥秘。上帝是个奥秘,所以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人,也是一个奥秘。有时候,大家担心AI要毁灭人类,我觉得这言之过早了,因为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还怎样去制造一个活人?我们现在所造的AI,其实只是一个大数据下的预测模型而已,和有灵魂的生命体无关。 在此,就出现了人性的第一个特点:照着神的形象造人。这个形象指什么?指我们的心灵和理智,或者说心智。尼撒的格列高利还讲了一个人性的特点,即我们人性当中有一部分是不清楚的,因为人的原型上帝,也是不可知的。 接下来尼撒的格列高利开始谈论,心灵到底在哪里?有的人认为在心脏,有的人则说在大脑里。以前我开过一次讲座,专门讲以心为中心的人论。我说,不能排除心灵在身体里面的可能性。然后我也得出一个结论:圣灵住在我们心里面,在心里面是有一个位置的。这个位置和静修主义的祈祷姿势有关系,即吸气入心的祈祷姿势。尼撒的格列高利并不处于静修主义之时,他的观点和14世纪的圣格列高利·帕拉玛有一定的差异。我们甚至可以说,他跟同一时期的玛卡瑞娜的著作也有一定的区别。 “灵魂发现惟有在智性与理性中才有其完全的形式,因而,凡不具备智信和理性却也有"灵魂"之名的,都不是真正的灵魂,只是与"灵魂"这名称相关的生命力而已”。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动植物也有灵魂,因为它是有生命力的。而尼撒的格列高利很显然把人的灵魂跟动植物的灵魂做了一种区分,他认为只有具备理性思考能力、智性推理能力的人,才能被称之为拥有真正的灵魂。 “正因如此,为万物立法的神也赐给人动物性——因为动物性离植物生命不是太远——使人除了植物还有动物可用,他说:“你们可食各样肉,如同食菜蔬一样。“因为有感觉能力之物与没有感觉能力惟有营养生长之物相比” 在这里我们看到,尼撒的格列高利使用了传统希腊哲学的分类方式,分为人、动物和植物。植物只有营养生长的功能,它不像动物一样能看,能听。动物可以活动,有触觉有听觉有视觉等,有些动物的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比人类还高,但是它仍然是处于感知的层面,没有上帝造人的形象的部分,即人的心灵和理智部分,这是动物没有的。 “因为我们所要思考的主题原不是人的属性中心灵比他的质料器官更富尊严,而是心灵并非囿于人体的某一部位,乃是均等地存在并贯通于全身,既不包围他物,也不为他物所包围。包围、被包围这些词专门适用于罐、桶或者其它容器,但身心的结合却是一种难以言喻、不可思议的关联,心灵既不是在身体"里面”(因为无形者不可能包裹在形体里面),也不是在外包围身体(因为无形者不可能内含任何东西),心灵靠近身体乃是以某种难以名状,无可理会的方式进来与它接触。 可以说,心灵既在身体里面,又包围着它,既非根植于身内,也不是被身体包裹着,此种情状是非我们所能表达和想象", 在这里,尼撒的格列高利是什么意思呢?他认为,首先,身心的结合是一个奥秘,它们有着一种难以言喻、不可思议的关联。他用了两个词来描述:难以言喻和不可思议。 然后他认为心灵并非囿于人体的某一部位,而是在身体中均等的存在,并贯穿于全身。这个概念和静修主义所持守的稍微有一点区别,故而有人认为,静修主义的祈祷姿势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尼撒的格列高利不认为心灵位于脑部或是心脏的位置,而认为其是均等的贯穿全身。他最重要的一个论点是认为身心结合乃是一种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联合。 同时,我们要注意尼撒的格列高利跟格列高利·帕拉玛一样的地方在于,都认为心灵在身体里面,又包围著身体。这个很重要,因为心灵如果不在身体里面,那我们就不能说身体是圣灵的殿了。正因为身体和心灵有这样一种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可以说圣灵住在我们的心里,也住在我们的身体里。尼撒的格列高利不断强调这种密不可分的关联是不可思议的、无法理解的,是没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心灵均等的存在并贯通全身。而静修主义的论点是什么呢?他们认为心灵有一个确切的地方,就在我们心脏周边这些比较狭小的空间里,在那里面发动。这是二者的一个区别点。...

April 19, 2024 · ephremyuan

大圣巴西尔——《创世六日》《论圣灵》导读

按:这是阿甲教父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六课:大圣巴西尔——《创世六日》《论圣灵》导读。讲稿问答由祝心斋整理,经阿甲修订而成。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以下格式:**袁永甲《大圣巴西尔<创世六日><论圣灵>导读》,教会历史第二季希腊传统第6课,祝心斋整理, (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03月29日),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也请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大圣巴西尔 《论创世六日》《论圣灵》正文 一、方法论 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先讲一讲方法论,把学术是怎么样的讲清楚。我在读博士之前,没有怎么思考过方法论的问题,但是读博以后,发现这个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 这幅图片是我在做博士项目的时候遇到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僧侣的名字。在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拉,有一个墓葬群,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要搞大建设,就在里面挖了一些墓葬出来。这些墓葬有一个特点,就是安葬的时候下葬的人会用一些没有用的纸来包裹住死者的尸体。这些纸后来被人们发现和翻译出来,整理成了文书。虽然这些文书都是残片,但这些残片的内容很丰富,我的博士论文有一部分就涉及到这些残片内容。 大家看这个残片,会发现里面写着「僧顺」、「德颖」等名字。这些残片现在主要由北大荣新江老师的团队在作整理,他们团队将这一批残片整理成了这样,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上面是图、下面是释读的一个版本。 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会把这些名字打到我的论文里面去。在这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感触就是:历史留下的是残片,是一些碎片化的东西。而做考古、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其实就像是做一个侦探。像我做人文学科的研究,就没有办法穿越到过去去问那个僧人,你到底是佛教徒还是景教徒?他留给你的就是一个名字,也许这个名字在历史中出现一次,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图片里的这个残片是高昌时期的,高昌时期大概为公元五世纪末到七世纪初。这段时间,高昌经历了好几代人,而这个僧侣就留下这么一个名字,学者们唯一能用的就是这个名字。 我想说的是,所谓学者做学术研究的人,虽然能讲一些东西,但是他拿出来的一手材料极其有限,所以他试图要讲的这个历史内容也就极其有限。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不多。在考古领域,我们发掘出了很多墓葬、古城,但是很多商代遗迹中就没有发掘出文字。有发掘出文字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文字会记录一些事情,学者就可以据此推测那个地区的人以前做了什么。如果没有文字,那学者就很难推测出来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相信学者们的推测,因为他的一手材料是一个碎片化的东西。 如果你较真,就会发现学者们的很多推测并不一定有理有据。学者们的推测暂且不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不了解这些一手材料,不知道如何去处理,那他们的推测是不是更不靠谱呢?其实也不是。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我研究的这个残片,大部分的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毫不怀疑的认为这些名字的僧人就是佛教徒,但事实上这些残片上的僧人名字就只出现了一次,是没有上下文的。你不能从残片的上下文推论出任何东西来。有一些名字它就在那里,比如一个寺院的名字,它就立在那里;一个僧侣的名字,他就立在那里。没有上下文。你没有办法判断它是佛教的,还是景教的,还是拜火教的。那怎么办?你不能坚定的认为他一定是佛教徒吧?现在我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大家觉得在唐朝的高昌地区,在三夷教(祆教、景教、摩尼教)进入高昌的时候,见到一个僧人就很自然地认为,如果他不是景教徒,那一定是佛教徒。这个逻辑也是不对的。如果不能证明是景教徒,也不能证明是佛教徒,那我可以存而不论。为什么?因为历史留给你的就是碎片,你没有办法确定的时候,可以不说,可以对历史的原始材料保持诚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推论,都是根据这些残片断章推论出来的。 在当时宗教类的文书比较流行,比如像敦煌和吐鲁番就出了很多佛经。景教大部分出的是一些礼仪和灵修的文献,这些文献很普遍,因为关乎永生。古人一点也不笨,他们知道自己生命有限,所以一些关乎永生的资料,无论是佛教也好景教也好,这些经典著作就存留了下来。我们今天要讲的大圣巴西尔的著作就属于这个类别——宗教类的著作。 历史上,宗教类的著作其实很多,其次,就是在政府赞助和支持下的一些著作,比如官方的文书、官修的史书等。我们现在在国内看到的历史大部分是经过了宋、元、明三代人所加工过的历史,这种历史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历史中被彻底的遗忘?多到不可胜数。《传道书》中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2)。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道书1:11)。我们过去了一代人,马上就会忘记前一代人。我们经历过很多政治事件,但是历史没有记载下来,我们马上就忘了。比如说我有一次在YouTube上发布了2022年4月份的上海之声,下面就有一个人留言,说才过了一年,但是大家已经把这事给忘了。 二、巴西尔研究之手稿篇 介绍手稿传统: Fedwick, Paul Jonathan. Bibliotheca Basiliana Universalis : a Study of the Manuscript Tradition of the Works of Basil of Caesarea. 5 Vols. Turnhout: Brepols, 1993. 我们既然谈到了历史碎片化的天然趋势——历史总是留给我们碎片,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谈一谈,这些碎片是什么? 巴西尔生活在主后四世纪,是非常有名的圣人,所以他留下的不是碎片——他太有名了。历史上出现一个巴西尔这样的人物非常不容易,一个时代可能出现一两个就足够了。几乎他所有的著作都不断的有人在传抄,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有一些异端,如阿里乌,他们的著作就不会被传下来,因为政府不支持出版,那就会绝版,绝版书不再版那过几年人们就忘了。而巴西尔无论是在教义上,还是在灵修、礼仪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教会历史上后来的教父们、主教们、抄写员们都无法遗忘,并且他一直得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公开支持。他是一个圣人,所以他的著作才被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所以他才有非常多的手稿留存。这些手稿跟我们上面看到的那些残片是不一样的,上面的是历史上偶然留下来的,就是一个残片,可能就这一份。但巴西尔不是,他有非常多的版本在各个地区普遍的流行,比如在君士坦丁堡的图书馆,就存留了他的讲道集和长会规;在阿索斯圣山,又存留了一份他的长会规抄本。所以他有很多抄本。对于学者来说,他就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我怎么处理这些不同的抄本?于是就出现了校勘本。 三、巴西尔研究原文以及现有校勘本 校勘本这一概念最初不是用来编辑教父著作的。它最初由自由派神学发展起来,自由派神学家把所有的新约圣经版本,比如亚历山大、安提阿、君士坦丁堡这三个地区信徒用的版本,以及一些古代沙漠地区所找到的圣经残片拿出来做对比,做出了一个校勘本,这样在一个本子上你可以看到所有版本的异同。做教父学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处理这些不同的版本。目前大部分的版本都存留在修道院或者博物馆里。有一些比较大的教会会有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他们可能也存留了一些手稿,只是这些手稿可能就比较新了。在古代,存留最多的就是修道院。 非校勘本:PG 29-32 (PG = patrologia graeca, 下载见: https://patristica.net/graeca/ 校勘本:《驳欧诺米》希腊校勘本以及法文译本,见: B. Sesboüé, with G.-M. Durand and L. Doutreleau, Basile de Césarée: Contre Eunome suive de Eunome Apologie, SC 299, 305 (Paris: Cerf, 1982,1983)....

March 29, 2024 · ephremyuan

神学家格列高利——神学讲演录导读

按:这是阿甲教父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七课:神学家格列高利——神学讲演录导读。讲稿问答随后整理出来。 若要引用此文,请按以下格式:袁永甲《神学家格列高利<神学讲演录>导读》,阿甲教会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七课,祝心斋整理,阿甲修订(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4月5日),引用日期,本文链接。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神学家格列高利《神学讲演录》讲稿整理 一、神学家格列高利的基本介绍 首先,我对神学家格列高利做一个整体的评价。 【神学家格列高利】有时也被称为【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他和大圣巴西尔、尼撒的格列高利这两兄弟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巴西尔甚至在一份书信里说,他和我就像是一个灵魂住在两个身体里面,由此可见他们俩的亲密程度。他们俩在上学期间相识,故在很多神学理念、灵修精神上非常契合。神学家格列高利比大圣巴西尔要长寿一些,巴西尔成为修士的时间比神学家格列高利则要早一点。格列高利不是很热衷于加入神职、参与教会的服侍。他的一些相关资料以及和巴西尔来往的书信表明,他不热衷于参与教会事务,而是喜欢过独修的生活。能在独修的生活里,安安静静的读经、祈祷、渴慕上帝,他就非常开心了。他后来之所以被拉到君士坦丁堡开讲座,完全是被迫的——如果不是巴西尔去世,他估计不会出来做这一系列的演讲。 我们来看他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我翻译的,英文版出自我在波士顿学院的导师之一Dunkle翻译的神学家格列高利的部分著作。格列高利说 主,不要让我忘记你,求你也不要忘记我; 主,智者之亲,三一之光,不要忘记我,免得敌人掳掠我,到地狱坑和痛苦的黑暗中。 因为,恐怖的撒旦埋伏在你朋友周围。 我知道,只要你记得我,不断以话语和洞见与我相亲,我就会摆脱他。 格列高利也创作诗歌,但是他的巅峰之作,还是**《神学讲演录》**系列。 我们今天讲的,是其讲演录里27到31篇这五篇。这五篇非常有名,并且就此奠定了尼西亚信经的权威地位。由于他的卓越贡献,教会给了他一个特别的称号,叫神学家格列高利。之所以叫神学家,是因为其神学著作的思想深度、文字的优美,都达到了一个与使徒约翰同等的地位。在东正教的传统里,只有三位神学家——而直接说是神学家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圣使徒约翰,一位就是这个神学家格列高利。之后在11世纪出现的新神学家西默盎,有一个【**新】**字,可见其不是直接以神学家被命名。 神学家格列高利并不仅是以神学的辩论、阐发的精微而闻名,他在神学和灵修上,我觉得他达到了与大圣巴西尔几乎同等的地位。他于主后325年出生,大约390年就去世了。这在McGuckin写的关于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的生平介绍里,有详细的介绍。我们先来看他的生平年表。按照时间顺序,这个年表会记载教会、帝国,以及格列高利的重大事迹。 主后325年,格列高利的母亲说服其丈夫成为了基督徒,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328年时,格列高利的父亲——老格列高利,成为了纳西盎地区的主教。 329或者330年,格列高利出生1。他跟巴西尔几乎是同一年出生的,出生地同属于加帕多家地区。 在他12到14岁的时候,曾跟随当地的名师接受启蒙教育。古往今来,但凡是家里有点家底的,如贵族这样的富人阶层,都会给他们的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45-346年时,在加帕多家的凯撒利亚城,格列高利学习修辞学。 347-348年时,他在巴勒斯坦的亚历山大城求学。格列高利的游学经历非常丰富,他先在本地,然后到本地有名的城镇中心,然后到巴勒斯坦的亚历山大求学——亚历山大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重镇。 主后348年时,他跟着他的导师来到了雅典求学。 348到358年,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他和巴西尔相识,并成为挚友。 他们俩在青春年少时得以相识,且都是基督徒家庭出身,有着同样的理想,都求学在雅典。在雅典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对雅典的哲学和各种思想流派,了解的非常深。大家可以类比一下,如果是在国内,那他们是在北京大学学习;如果是在美国,那他们是在哈佛大学学习。他们了解着世界上当时各种各样的思潮。 在此期间巴西尔的弟弟去世了,于是巴西尔回到了老家。主后356年时,巴西尔开始修道,并开始写短会规。但是格列高利还一直在雅典求学,直到358年。那时格列高利28岁,他回到了故乡加帕多家地区,继续和巴西尔保持联系。 主后361年时,格列高利的父亲强迫性的把他按立为神父——在这之前,由于受巴西尔的影响,他已经过起了修道生活。巴西尔和格列高利一直是朋友关系,所以巴西尔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基本上会找格列高利。 370年时,巴西尔的姐姐去世了,巴西尔自己被选为教会的主教。 372年,巴西尔把神学家格列高利按立为凯撒利亚的主教,但格列高利逃离了那里。逃离之后,他在纳西盎帮助父亲做助理主教。他有一些演讲录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374年,格列高利的父亲去世。375年到378年,格列高利退休了——他真的不喜欢担任神职。退休这三年期间,他到塞琉西亚过着修道的生活。 此时巴西尔开始写《论圣灵》,而欧诺米作为阿里乌异端的代言人,开始跟巴西尔论战,所以巴西尔也写过《驳欧诺米》。巴西尔的弟弟尼撒的格列高利,也写过好几卷《驳欧洛米》。今天我们要讲的神学家格列高利的《神学讲演录》,主要反对的人物也是欧诺米。 主后379年,大圣巴西尔去世,而格列高利被请到了君士坦丁堡,开始他的一系列演讲。380年,格列高利开始和半阿里乌派论战。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主后380年的夏秋两季之间,格列高利所做的五次讲演。这五次讲演被奉为他的代表作,其神学思想的深邃、文词的优美,几乎达到了巅峰。我看的时候非常感动。这不是大学学者写论文的态度——他像保罗写书信一样,是被圣灵感动了一路写下来的。所以我昨天在重读他的这些著作时,决定我们要一步一步认真读,不能图快图多,哪怕最终只是把其中一篇读完也行。 主后381年时,神学家格列高利演讲了38、39、40这三篇,并且还参与了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也就是第二次大公会议。 382年,他做了一场纪念巴西尔的演讲,这一篇演讲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了解巴西尔生平非常重要的资料。 神学家格列高利人生中最光辉的几年,就是在379年巴西尔去世以后到383年之间。由于他进入了君士坦丁堡,于是所有的风暴都聚集在他一人身上。他是继巴西尔之后,最有名的一个能够代表尼西亚正统的神学家。在他进入君士坦丁堡短短的四五年间,就扭转了当时的混乱局面,使正统得以澄清。此后,他又回到了纳西盎,继续做该地的主教,直到于主后390年去世。 二、神学家格列高利著作的校勘本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他的著作。像神学家格列高利这么有名的人物,其著作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一个是演讲录,一个是书信,一个是诗作。其中演讲录最具有代表性。 关于神学家格列高利最近的校勘本,主要是Sources Chrétiennes, 我们简称为SC,它是法国巴黎出版的一个一系列的校勘本。通常情况下,其一边是希腊文,然后下面罗列一些其他版本的差异;另外一边就是一个法文译本;根据情况,有时候也可能是德文译本。不管怎样,其标准是这样的:一边是原文的校勘本,另外一边是相对应的译作。而在这里面就罗列了神学家格列高利的演讲录,从1到43,一共有43场演讲。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其27到31篇。这是神学家格列高利专门针对其敌手欧诺米所做的五场演讲。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场场演讲——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提前写下来,如果没有提前写下来完全是现场发挥的,那他几乎达到了圣金口约翰的地步——出口成章。 欧诺米是主后四世纪最有名的异端之一,他参考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系统来进行逻辑推演和论证,是当时著名的辩证法大师。他坚持认定上帝是一个绝对存有的上帝,是不能被生育的。如果能被生育,那必须有一个生育的开端,所以他就采用了阿里乌异端的态度和立场。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上帝永恒的出生,因为这是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符合辩证法的。 三、驳欧诺米主义者 接下来我们看看,神学家格列高利是如何在《神学讲演录》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来反驳欧诺米的。 在我国先秦时代,有一个白马非马的辩论。欧诺米可能是把这种辩证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人,所以他的影响力非常深远。我们知道希腊人是特别崇尚理性、逻辑推理的。他们的哲学可以让他们在这个世界自由地翱翔。在中文的哲学系统里,就没有像柏拉图或者苏格拉底这样的人物可以如此自由自在的思考。希腊哲学这种自由自在的畅想精神,到了加帕多家教父的时代,尤其是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演讲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就画上了一个句号。从此以后,大家不再说希腊哲学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神学。为什么说是神秘神学呢?因为上帝就是一个奥秘。格列高利的前两篇演讲就是想论证这一点:上帝是一个奥秘,是超乎理性的,不能用三段论来论证祂。我觉得这是格列高利对三位一体所做的最大的贡献。 三位一体这种神学概念,必须基建于神秘神学的基础之上,它一定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不合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 神学家格列高利说 他们热衷于世俗的虚谈,科学的反面,无畏的语词的论争。因而圣保罗,这位传讲并确立"他的话速速完结"的人、渔夫的门徒和老师,要求讨论中删去一切额外、多余的话。"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背景。如果你们读过奥古斯丁的《论三位一体》,你会发现他和格列高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格列高利的神学讲演录,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论战对手——欧诺米,他是阿里乌异端的代表人物。格列高利说他们热衷于无谓的词语的论证,找一些只言片语论证一大篇,讲很多的话。所以格列高利就特别引用保罗的话说,你们讲的太多了,要把一切额外的多余的话都删掉。而奥古斯丁的《论三位一体》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非常具体的论战对手,因为奥古斯丁在写《论三位一体》的时候,这场重要论战在东方已经结束了,他更多是对圣经的一种默想,然后自己记下来了而已。这是他们俩的一个区别。 “我得说,我的朋友们,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哲学角度谈论神。这个题目没有那么粗俗、低级,以至任何人都适合聆听;我还要说,不可在每个听者面前谈论,这不是在任何时候,也不是就任何一点都可以谈论的话题,只能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范围内来谈论。” 这段话也是在回应欧诺米那一帮人,因为他们恨不得把所有人都拉到他们阵营里面。他们每遇见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澡堂、餐厅、娱乐场所,都和他们谈论神学。当时的人谈论三位一体,就如尼撒的格列高利在其一份书信中所描述的那样,你在市场里面买个辣椒,都会有人跟你说:圣子应该要比圣父低一级吧。当时大家的心思都在这上面,而我们现在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了。我们现在的心思在马斯克什么时候到火星去,或是AI怎么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格列高利的那个时代,没有电动汽车,没有AI,他们的心思就在神学探讨上,对他们而言,神学就是最高级的高科技了。 所以我总结了一句话叫做:古人驭心,今人驭物。古人特别关注如何驾驭自己的心灵,而现在的人特别关注如何驾驭物质的东西。我们现在一切的高科技都跟驭物有关;而古人的心思在于如何驾驭自己的心灵,如何不产生贪恋,如何不撒谎,如何不欺骗别人,我的永生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信仰的对象到底是怎样的。当时最前沿的高科技、热门话题,就是关于三位一体的讨论。那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年代,一整个世代的人,都在关注三位一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救主是怎样的一位救主。所以神学家格列高利说:够了,神学的探讨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那么粗俗的,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要探讨的,不需要这样探讨。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候,我们才能谈论神。 接下来神学家格列高利说到一个特别有名的论据 “不适合对所有人,因为只允许对那些已经过考察,掌握了冥想之法,灵魂和身体都得了洁净,或者至少正在洁净的人讲论。我们完全可以说,不洁者触摸洁净者是不安全的,就如让软弱的眼睛直视耀眼的阳光是不安全的一样。” 我们首先考察一下这段译作的一个问题,译者在这里使用了「冥想」这个词,而**这个词的希腊原文叫做θεορία,翻译成「冥想」我是不赞成的,如果你要翻译成希腊哲学,可以翻译为「沉思」,但是在这里,以灵修的角度翻译成冥想,就会让人感觉跟佛教的冥想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有一个标准的翻译,叫做「静观」或者「默观」。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获取灵性知识的一种方式。你可以简单地说,它代表了一种获取灵性知识的经验,并且是一种直接的经验。比如修士们,他们首先有一个阶段,叫做遵守诫命洁净自己。当洁净自己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进入默观的阶段。在我读到的有限的知识里面,默观就是你跟神交往的一种直接经验。从这种经验当中,你获得了认识神的知识。 就像一个人,他在书本上读到手不能碰火焰,因为手只能承受的温度是多少度,而火焰外围的温度有多少度,所以你的手一定不能碰火,会烧伤的。这种就不叫「默观」,而是叫学术研究。默观是什么呢?是你把手直接在火上一放,你立刻就知道你的手不能碰火了。默观就是这样一种与上帝相交的直接经验。而这种与上帝相交的直接经验,只有一个灵魂和身体都得了洁净,或者正在洁净的人才可能获得。也就是说,神学不适合和非信徒探讨,不适合和佛教徒探讨,不适合和道教徒探讨,而只适合和基督徒探讨。即使在基督徒里面,也只适合和那些灵魂和身体都得了洁净或者至少正在洁净的人讲论。当一个基督徒说,我已经信主了,已经得救了,神的诫命遵不遵守无所谓了,反正我的罪已经赦免。那么神学家格列高利会很明确的说,我们就不要探讨神学了,你没有资格跟我探讨神学,因为你没有过一个遵守主诫命的生活,你没有尝试要过一个圣洁的生活。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早期的教会传统里,神学跟灵修是分不开的,是一体的两面。我们读教父们的文字,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这些话语,是来自于他们直接遵守主诫命的经验。他们在遵守主诫命的过程中,对上帝的体会,默观的经验,让他们对上帝有了这种认识,他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在灵修过程中的这种体验,以人能听得懂的话说出来了而已。有的人,比如隐修士,他们已经有默观的经验了,但是他们说不出来,因为你要用恰当的言语把默观的属灵知识说出来,也是一种恩赐。神学家格列高利兼具这两样的恩赐:他既有默观的经验,上帝又给了他讲道的恩赐,他可以用清晰的话语,把神学的精妙之处阐述出来。 在第五节的时候,神学家格列高利继续说: “当然,我不是说不必在任何时候都纪念神……我绝不能让人有这样的误解,否则,就是让这些反应敏捷、伶牙利齿的人又拿住了我的话柄。我们当时时想念神,甚至要比我们的呼吸还频繁;倘若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只想念神,别的什么也不做。是的,我就是那些完全赞成道的人中的一个,道命令我们昼夜思想,要晚上、早晨、晌午都诉说,要时时称颂耶和华。”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我要一再强调,即:忆念神。如果大家读过我翻译的巴西尔长会规第五篇的话,会发现神学家格列高利在这一点上和巴西尔几乎是一致的。其实在他们那个时代,耶稣祷文并没有很流行,所以我不赞成有人把耶稣祷文等同于后来所说的心祷。心祷这个词的含义比耶稣祷文要宽泛一些。早期教会,跟心祷可以等同的词,叫做忆念神。它的希腊词汇是:μνημονευτέον,就是想起、纪念的意思。你们要想起上帝超过你们的呼吸,这恰恰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祷的操练。 有人说,早期教会没有心祷。这是错误的认识。宗徒圣保罗说:你们要不止息的祷告。他说的就是心祷。你们要忆念神,超过你们的呼吸。 神学家格列高利在这里区分了想念神和谈论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在所有场合都适合谈论神的,其只适合在灵性上进步的人,不然,听众就会把你说的神当成一个笑话。神学家格列高利绝不是像一个哈佛学者那样在假设这些事物,他是在亲身实践自己的信仰,然后把自己和上帝相交的经验说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光从东方来的基本精神: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也许欧诺米的学术水准、对原文的了解程度,都比我们强,但是他信上帝信出了异端思想,那我们在信仰生活上当然就不能参考他的著作。 神学家格列高利在这里讲到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神学探讨不能够跟任何人讲。他说到: 请你想一想,人若是赞同通奸,子女的败坏,敬拜情欲,不能思考任何高于身体的事……直到最后为自己立起神祇,包括那些以最邪恶的行为而闻名的神,这样的人怎能领会关于这些题目的讨论,即使接受了,又会把这些讨论变成怎样的东西?这些人的思想岂不是始于一种物质性的立足点,然后不知不觉地在他习以为常的意义上可以可耻的生长?他岂不会拿你的神学为他自己的神祇和情欲做辩护? 上述这些人,确实是不适合探讨神学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已经不适合去探讨属圣事物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早期教会对于灵修,或者说对于实践主耶稣的话是多么重视的一段话。 “第一点要考虑的是——这位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说话的大敌人是谁?这种贪得无厌的新病是什么?我们为何束缚双手,武装舌头?我们不称赞热情友好、弟兄之爱、夫妻感情、童贞,也不敬佩对穷人的慷慨捐献,吟唱诗篇,彻夜警醒,痛哭流涕。我们不以禁食攻克己身,也不借祷告亲近神;我们不使卑贱的服在高贵的之下——我的意思是尘土服在灵——就像对我们的复合本性形成恰当论断的人可能会做的那样,我们不使自己的生命成为死亡的预备,也不使自己成为情欲的主人,满有我们属天的高贵;我们不是驯服膨胀而爆发的愤怒,不是制止使人跌倒的骄傲,不合理的忧愁,不纯洁的快乐,不由衷的笑声,贪婪的眼睛,奢侈的耳朵,喋喋不休的话语,荒诞不经的思想,恶者从我们自己里面的源泉所得到的任何反对我们的机会;引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如圣经所说,也就是进了我们的感官。” 从这段话里,早期教会灵修精神的图像就出来了。我们可能很少在教会里面听到讲童贞、捐献、唱诗、警醒、祷告、禁食等,这些可能在我们看来已经不重要了,我们觉得读圣经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早期教会来说,这些是最基本的操练。我们读德尔图良的《护教篇》,会发现当时的基督徒不仅是在积极地传福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对整个社会产生的革命性变化。使徒时代,众人把自己的钱财都抛了。到了他们那个年代,政府的逼迫没有了,但是他们开始创建另外一种白色殉道士的精神,那就是修道主义。我们说,继殉道士之后是修道士,因为殉道士愿意为了信仰的缘故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上帝,而修道士是怎样的呢?他首先要抛弃自己的家业,然后进入一所修院去修道,过禁食攻克己身的生活。在当时,哪怕是结婚的一些夫妇,也会效法这种生活。我们现代社会做基督徒太容易了,做一个决志祷告就行了,教会可能都不期待你每周能来教堂。...

March 29, 2024 · ephremyuan

Lydia博士:圣经与仪文之圣母领报节

按:lydia博士将在我们平台开设一系列正教礼仪和圣经相关的讲座,敬请期待。讲稿问答已整理修订好了。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Lydia博士《圣经与仪文中的圣母领报节讲座》,JohnsonHam整理,Lydia博士修订,(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03月15日网上讲座),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圣母领报节 按照正教会的礼仪年历,下周一也就是3月18日是今年(2024年)正教大斋期正式开始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洁净星期一(Clean Monday)。在洁净星期一和星期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正教徒,这两天是不进食也不进水的,通过祷告一直到了礼拜三,在大斋期第一周的星期三,有预先祝圣过的圣餐礼(Presanctified Liturgy),从那里开始领圣餐,然后才开始进食和进水。(当然,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样的斋戒的,但通常也是在周一只吃不经烹饪的食物。) 大斋期间,基督徒就像是旧日的以色列人一样,回到旷野,这段节期是我们向着基督复活的应许之地前行的一段日子。通过斋戒、祈祷,还有乐善好施来进行悔改,克服我们的私欲和激情(passion),预备自己的身心来迎接基督的到来。大斋期在天主教和守斋的新教那里被称为预苦期。但是在正教会,大斋期的底色可以称为是明亮的哀伤(Bright Sadness,Χαρμολύπη)。为什么哀伤呢?哀伤是因为我们记起人类因始祖的罪被逐出了乐园,至今仍然在放逐之中;而明亮,则是因为我们相信基督已经战胜了罪和死亡;在旷野中,天主和我们同在,带领我们一起走向复活的光明。大斋期的名字在英文中是Lent,在英语和其它[日耳曼语]{.mark}中是春天的意思,也就是说,大斋期是我们灵性的春天。这个"明亮的哀伤"的底色就决定了教会在大斋期的礼仪崇拜是非常具有独特性的,和其它的节期不一样。 在大斋期教会完全回到了旧约时代,所以在礼仪中宣读的经文都是旧约的经文,比如说在这个阶段,正教友要像所有的慕道友一样,把《创世纪》、《以赛亚书》还有《箴言录》这三部书完整地阅读,象征着整个的旧约圣经,由律法、先知书和智慧书为代表。除了周六和周日以外(这两个日子是教会的节庆日:周六是安息日,周日是复活日)在大斋期是不能够举行圣礼仪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仿佛像旧日的以色列人一样回到了旷野,在盼望着基督–弥赛亚的到来。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阅正教礼仪神学奠基式的人物,施梅曼神父写的《大斋期》这本书,我们已经把它翻译成中文了,可以在香港正教会的网上书店来购阅。1 我今天的讲座为什么要以这样来开始呢?因为在大斋期这个肃穆的节期,教会却要来庆祝一个伟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就是圣母领报节(Annunciation),或者也称天使报喜节。圣母领报节是在3月25日,在教会的传统中,以及教父的传统中,比如说圣奥古斯丁,认为3月25日是基督受难日、死亡日,但同时3月25日也是他在圣母体内的受孕日。奥古斯丁认为,日期的完美体现了基督是完美的上帝,完美的人。大家可能记得我在去年圣诞节的那场讲座中说过,为什么古代的教父认为圣诞节是12月25日,那么其中一种计算的方法就是从3月25日作为圣母领报节和基督的受难而开始,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在每一年,领报节和受难日不完全重合呢?这是因为——大家可能记得——在教会的礼仪年里有两个循环,这两个循环就像两个齿轮一样,他们相互交织,但不是同时同步地运行。一个齿轮是可移动的节日,决定了大斋期的日期,然后根据大斋期的日期而确定棕榈主日、神圣葩斯哈主日、基督升天节和圣灵降临节,这些节日就是可移动的节日,可移动在于它日期的确定不只是根据太阳历,而且还要参照月亮的变化来决定。基督教的复活节是在春分之后第一个满月后的第一个主日,因此它在每一年和我们的公历不是完全契合的。另一个循环就是不可移动的节日,在每一年的日历上是固定的,比如3月25日就是天使报喜节。大家可能也记得我说过,这些不可移动的节日就是基督的节日、诞神女的节日和各位圣徒的节日。那么基督和诞神女的节日是最主要的节日,一共有十二个,天使报喜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每一年的天使报喜节在正教会基本都是在大斋期之内发生的一件重大事情,有的时候它甚至可能是在基督受难日,甚至复活节发生。上一次在西基督教的年历上,基督受难日和天使报喜节是同一日,是在2016年。还有一次是在1608年,我如何知道1608年呢?因为在1608年,在英国有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英国圣公会的一位牧师,叫John Donne,翻译成约翰·多恩,也就是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的那位诗人,他在1608年时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天使报喜节和基督受难日降临到来同一天》(Upon the Annunciation and Passion Falling upon One Day)。 他是属于"玄学诗派",其实也不是一个派,就是因为他们喜欢用非常让人惊讶的比喻、对比、反差、悖论,以这样的思考方式来揭示天地的奥秘和表达强烈的情感。那么在那一天,多恩写了那首诗,在诗中自我提问说:怎么可能同一日既是一个严格的斋日,又是一个重大的庆日呢?那么我是应该庆祝呢,还是应该守斋呢?它怎么可能既是基督被受孕的日子,又是他赴死的日子呢?他来到人间,他又离开人间,怎么会在同一日呢?他的母亲,诞神女,怎么可能既在自己的房间里接受天使的问候,又在各各他,十字架的脚下呢?她怎么可能既在准备迎接自己的新生儿,而又眼看着亲生子被钉上十字架上呢?她怎么可能既是15岁,又是将近50岁呢?他就是用这样的悖论来冥想这个节日的意义。然后,他得出结论说,教会的智慧,就是让我们来思考这些表面的悖论,就像我们在地球上一直往西走,好像是走入了日落,但是西边的最终点,其实就是日出之地。基督的被孕育与他的死亡在同一日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的死亡和人的被造其实是同一日,上帝造人、上帝对日的审判、上帝对人的救赎,其实是同一日。所以可以说他写了一首非常美的诗来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 当然,每一年的天使报喜节并都是和基督受难日在同一天,但是基本上可以说每一年报喜节都是在大斋期之内发生的,那么真的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悖论。大斋期是悲伤的节期,但是天使报喜节却是一个喜讯,是庆日,就是天使对诞神女所说的(也是对我们说的),庆哉—-欢呼吧,欢庆吧。那么这个喜庆的节日意义何在呢?今天我讲的题目就是"我们救恩的开始",要从正教的经文和礼文中来探索圣母领报节的意义。为什么说它是我们救恩的开始?为什么它庆祝的主题是欢庆、欢欣鼓舞? 首先,这个"得救的开始、救恩的开始"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在正教的礼仪中,圣母领报节赞词的第一句,就向我们宣告的,这一日是我们得救的开始。所谓的赞词(Apolytikion,Ἀπολυτίκιον),指的是正教每一个节日或主日主题的赞美诗,把节日的意义做归纳、总结。所以我想请大家听一下这个唱咏,可以对照着英文——如果你懂英文的话——来看,中文是我自己翻译的,可能不是很优美,主要的目的是让它的意义比较符合原文。 (Lydia老师播放圣母领报节大赞词) 歌词是这样写的:“今日是我们得救的开始。“这个救恩是今日才刚刚显现,但是它是永恒的天主的economia–祂的救赎计划,早在万世之前就确定了,今日天主的神子要道成肉身,成为童贞女儿子的日子。它的主题就是欢庆,因为它是一个值得所有的人类、所有的被造世界都来欢呼的日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天使报喜节在圣经中是怎样来描述的。在《圣经》中,天使报喜节只在《路加福音》的第一章有所描述,被路加令人激动地、戏剧化地展现出来。戏剧化就会有主要的人物、人物的对话,又在主要的中心事件之前有一些铺垫,在之后又有后语,既有前言又有后语。 这个前言大家应该都记得,基督的降生是一条主线,还有一条线就是施洗圣若望的诞生。首先是圣若望的父母,常年无子,就像亚伯拉罕和撒拉一样。那么伊丽莎白的受孕和诞神女的受孕两条线索并行,然后两人相见,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之后是圣若望的诞生、耶稣基督的诞生、圣若望在旷野中出现并施洗、耶稣基督在地上使命的开始。这两条线是交叉的,一条是主线,另一条是辅佐它的,有这样一个戏剧化的关系。 这一演义的前言就是伊丽莎白和她丈夫的故事,他们两人所演绎的故事,就是旧约里一个非常典型的主题:一个义人肩负着天主的应许,可是他却没有子嗣,完全是凭借着对天主的信心,天主赐给他的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要在人类的救恩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连他们的名字都有着象征意义,比如说伊丽莎白(Elizabeth)的名字,意思是"我的神是应许”;她的丈夫,圣若望的父亲,撒迦利亚(Zechariah),意思是"天主记得”。 伊丽莎白的受孕就是希望的开始,她的儿子施洗圣若望是一个先知性的人物,就像以利亚,来给弥赛亚做先锋、来铺路。这个戏剧化的真正中心事件真正地展开,时间是在伊丽莎白怀孕的第六个月——路加说得非常清楚——地点是在加利利一个叫做拿撒勒的城里,在一个叫做约瑟的人的家里,他有一个童贞女的妻子叫玛利亚。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下,加百利这个天使长出现了,说:“庆哉,满有恩宠者,主与你同在!“而玛利亚一句话也没有说,感到非常的困惑,正在思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加百利就说:“玛利亚,不要怕,因为你在神面前蒙恩了。看哪,你将要怀孕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耶稣的意思就是救主、天主的拯救,“他将是伟大的,并称为至高神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大卫的王座赐给他,他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直到永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这段其实在原文中是一首诗,像赞美诗的形式。玛利亚就说:“这件事情怎能成就?因我还是童贞女。” 加百利说:“圣灵将要临到你,至高者的大能要荫蔽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被称为神的儿子。“显然,这个将要诞生的圣者是来自天上的、是神的儿子。玛利亚就说:“看呐!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我吧!” 这就是戏剧化的一幕,这一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关乎到整个人类救赎的成就。这场戏剧其实还没有结束,它的后语是这样子的,在那些日子里,玛丽亚已经怀有身孕,起身到山里去,赶到犹大的一个城——她往南去了,加利利在北边,犹大在南边——她就进了撒迦利亚的家,问候她的表亲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一听到玛丽亚的问候,她腹中的胎儿就跳动,伊丽莎白也被圣灵充满,然后就大声的呼喊说——这段在《路加福音》中也是以诗的形式来出现——“你在妇女中是蒙祝福的,你腹中的胎儿也是蒙祝福的!我主的母亲竟然来到我这里。这事怎么会临到我呢?看哪,原来你问候的声音一传入我的耳朵,胎儿就在我的腹中欢喜跳跃。这相信的女子是蒙服的,因为主对她说的话都会实现**"。**在这里,伊丽莎白起到了一个先知的作用,尽管她腹中的胎儿圣若望还不能够说话,那么圣灵通过她把这件事情的原委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在《圣经》《路加福音》中描写的圣母领报这样一个中心事件。 在正教会的礼文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知道礼文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原来这些礼文都是用希腊文来写的,而且都是配乐的,要唱出来的。在礼文中,因为它是诗,便不只是一种描写,而是一种体验。它邀请所有的崇拜者来一同体验、仿佛感同身受一样来体验这些事件的发生。很多正教圣母领报节的礼文和赞美诗采用的是天使长加百利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仿佛我们能够进入他的心中、能进入他的头脑中,因为他在这个这场戏剧中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很多词反复地出现:“我惊叹、肃然起敬、不可思议、无以解释、惊讶、敬畏、震撼”;这些词反复地出现,邀请崇拜者和加百利一道来思考天主救赎的奥秘,也就是圣母领报节重大含义。所以,让我们也来和加百利一起思考。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报喜节前日的抵暮课,也就是在傍晚的时候、日落的时候来做的祈祷。其中有一首赞美诗叫Doxasticon,诗词大家可以看到,就是以天使长加百利的语气来说的,就仿佛是他自己的话,当然这是圣诗作者的想象,但是他的想象却阐释了真理,因为它向我们揭示了圣母领报节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大天使加百列自上天被派去向圣母宣布喜讯。他去了拿撒勒,内心深思并深深地想知道,那至高无上、深奥无比的主,是如何由童贞女所生的。他的宝座是天,脚凳是地,怎么会怀在女人的腹中?六翼多目的天使们都无法凝视的他,如何仅凭着圣言就情愿在女子体中成为肉身?是的,来者就是天主的圣言。那么,我还有何犹豫而不去对童贞女说:充满恩宠者啊,庆哉,主的恩典与你同在!庆哉,一尘不染的童贞女啊!庆哉,没有新郎的新娘!庆哉,生命之母!你腹中的胎儿是受赞美的!” 这里就给我们展示了加百利身负重任,但并不知道——除了天主之外,没有人知道——祂救恩的奥秘,在万事之前都已经确立好的、道成肉身的奥秘。所以加百利也在内心中深思: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情。但是他却明白,即将要被诞神女带入世界的这位,不是其他人,正是至高无上,深奥无比的上帝、宝座在天、脚凳在地的天主。但是在其中的悖论、张力和反差被非常醒目地表达出来了,天主既然是无始无终的、至高无上的,深奥无比的,祂怎么又能够被出生、有了开始和结束呢?既然祂是无所限制的、没有穷尽的——因为祂的宝座是天,脚凳是地——又怎会被束缚在子宫之中呢?祂是如此的辉煌、如此的荣耀,连天使都无法正视的上帝,怎么就情愿凭着圣言就道成肉身呢?礼文中把神与人的天壤之别、而神却凭借祂深奥无比的奥秘能够成为人这样的一个悖论都进行了生动的表达。但是加百利非常坚定地知道,将要来的那一位就是天主的圣言,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在新教的经文中"道成肉身"的"道”。 这位女子是谁呢?这个女子是充满恩宠者、与主的恩典同在者,她既是童贞女,她也是母亲,她还是没有新郎的新娘。其中有一个词非常有意思,她被称为生命之母,所有有生命的人的母亲。这个词最早并不是在这里出现的,而是在《创世纪》第三章里,夏娃被造了以后,亚当就说:“你的名字叫夏娃”,夏娃的名字是חַוָּה(hava),在希伯来文中就是生命之母的意思。这个生命之母的名字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创世纪,在天主初次创世的时候。在初次创世的时候,我们知道夏娃是如何受到了蛇,也就是撒旦的诱惑,而导致人类的始祖被逐出了乐园。即便是这样,天主也没有放弃人类,而是给了整个圣经中的第一个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关于基督的预言,就是创世纪第三章第15节所说的,我要叫你——“你"就是蛇——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或者是碾碎你的头,而你要伤他的脚。这就是我们认为在《旧约》中第一个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整个《圣经》其实就是揭示给我们弥赛亚是谁,要以何种方式来实现亚当和夏娃的救赎。 在正教的领报节礼仪中,这个事件没有被忘记的,而是得到反复强调的。比如说在向晨课中,有一个赞美诗是以圣母玛利亚的口吻说:“确实,蛇确实欺骗了远古的夏娃,现在我给你带来欢乐的好消息。“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个圣像显示的一样,这个圣像是埃及科普特圣像的风格,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夏娃和第二个夏娃,第一个夏娃给人类带来了罪、死亡和流放,第二个夏娃因为她对天主的信念和顺服而带来了整个人类的救恩。她就是那个怀有后裔的夏娃,而她的后裔是要来踩碎蛇的头颅的。 向晨课还有一首赞美诗,是这样说的 “今日,蛇的傲慢灭亡了,因为始祖遭受诅咒的束缚被解除了。“就是玛利亚一句,“按照你的话,让神的旨意来实现” 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受诅咒的束缚被解除。所以向晨课里以天使长加百利的口吻来赞叹这样一个伟大的奥秘 “多么无法形容的奇迹:没有男人的种子,上主天主将被孕成人,并将从她体内作为婴儿出生,为了重塑所有人类。” 这就是天主的奥秘,这就是圣母领报节的意义。 抵暮课还有一首诗,唱得更加直接: “属地的将与属天的结合,亚当将得到更新,夏娃将摆脱最初的悲伤。我们肉身的幕帐成为上帝的圣殿,泥土之躯藉着她而得以神化。这是何等的奥秘,无以解释的屈尊俯就,难以言喻的受孕方式……童贞女的母腹接受了上帝之子!”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悖论,因为以人的理智是无法理解的,却因为天主的圣言和他的自我牺牲而得到了成就。所以正教的赞美诗把节日的意义说得非常明白,就是天主造人这一巨大工程的完结,完美的成就。 那么下面,我们也要和天使长加百利一起来思考神圣诞神女这个人物。大家如果读《圣经》的话,除了在《路加福音》中能够读到一点点关于她的信息以外,基本上《圣经》的《新约全书》是不怎么提到诞神女的。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圣经》是关于基督上帝的书。但是如果你是正教徒,你在所有的礼仪崇拜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神圣诞神女相遇,因为她是教会的母亲,也是教会的象征,她是教会的奥秘。如果说天主有一个巨大的奥秘、像珍宝一样来珍视的奥秘的话,那么诞神女就是那个奥秘。 我记得已经去世的美国正教会神父霍普科(Thomas Hopko)有很多非常好的讲座。非常感谢现在的技术,他的录音都保存下来了,所以在网上都能够听到。他就对很多正教徒说过,你们不要到外面去跟新教教友辩论关于圣母的事情,你要跟大家介绍基督教的话、基督信仰的话,你就谈基督的救恩就好了,就谈基督。为什么呢?诞神女是基督的母亲,你只有进入教会,在教会的家庭之内,成为了家庭成员,那么基督就会把他自己的母亲介绍给你,你就会真正的认识她,认识这位母亲,我觉得他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今天讲的主要给大家介绍教会的礼仪崇拜的礼文是如何来呈现神圣诞神女,作为我们的母亲或者教会的象征的。她不仅是教会的象征,她也是一个完美的基督徒,必须这样说,她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除了基督之外再没有比诞神女更加完美的基督徒了。她也是第一个基督徒,第一个相信她的儿子是天主,而且和他完美地合一的人。所以我们一起来思考神圣诞神女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在赞美诗中是以加百利的眼光来看她的。大家可能知道在圣经特别是旧约中,有不少这样的场景,就是天使加百利、米迦勒,作为天主的信使向人类出现,在他所出现的那一刻,人都是非常地害怕,腿都软了,摊在地上。然后天使就会说,不要怕,然后把他们扶起来。比如说但以理,比如说以西结,这些都是圣人,这些都是天主所喜爱的人,他们都是先知,但是他们见到了天使以后首先就感觉到自己的不配,自己作为人的uncleanness,不洁,都非常地害怕,天使需要来加振他们,说,勇敢地站起来,听我跟你说。但是当加百利出现在圣母面前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圣母是非常卑微、谦逊的,但是加百利天使长却称呼她为什么呢?庆哉,充满恩宠者。可见神圣诞神女在天使长眼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正教会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很大部分人都会唱、都知道的赞美诗,就是以加百利的眼光来看待诞神女。它是这样说的 敬畏你的童贞之美,以及你纯洁无瑕的光芒;加百列向你呼喊,哦,诞神女啊,我如何能为你献上配得上你的赞美诗?我该以何种名字称呼你?我心生疑惑,又肃然起敬!因此,依照圣命,我向你呼喊:充满恩宠者啊,庆哉! 这首诗非常美,所以我给大家放一下,时间不长。这首赞美诗选自"弗座词”,就是以基督或诞神女为主题的一系列赞美诗,大家在祈祷或听的时候是要站着的,以表示尊重、尊敬、敬畏,所以叫弗座词。它非常有名,所以歌词第一句”*Awed by thy beauty”*就成为了它的名字。 (Lydia老师播放视频) 刚才的赞美诗主题是什么呢?就是圣母的纯洁、童贞之美、美得无暇。还有就是欢庆的主题。圣母不光是一个纯洁的人,而是至纯的人,她的童贞其实不只是指身体的纯洁,更是她灵魂纯洁的外在表现。她被叫做无玷童贞女,被比喻为至纯的百合。但同时,在正教传统中,她也是一个令人凛然敬畏的、至圣的领军者,叫做The champion general,是所有的圣徒之首、他们的领袖,犹如领军者。比如说在抵暮课中有一首赞美诗,是这样唱的 加百列来向你揭示从永恒之前就已决定的消息,他向你敬礼并喊道:庆哉,从未播种过的圣土;燃烧却未烧毁的灌木;庆哉,远古被雅各看到的高举的天梯;庆哉,深不可测、无人探索过的深度;庆哉,通向最高天国的桥梁;庆哉,承载吗哪的神圣器皿;庆哉 ,咒诅彻底毁灭,亚当向着上帝被召回;庆哉,至高的天主与你同在。” 这里它所使用的意象,无论是比喻也好,象征也好——当然都是来自《圣经》,如果你对《旧约》非常地了解的话,这些看着都非常熟悉——但是它们也是一个个非常雄伟的比喻和象征。诞神女就是人类的先驱,没有她,人类就不可能到达天国,没有她,人类就不可能和上帝相连接。在右边你会看到几个圣像,这样的圣像叫做"比天还要更广阔”,“More Spacious Than The Heaven”。这就是在很多正教教堂,在至圣所,Holy of Holies,最神圣的地方、圣礼仪举行的地方,在这个穹庐之上的圣像,它代表的就是在古代以色列的神殿中一个空的、承载无形上帝的宝座;但是在基督教的教堂中,祂的宝座不再是空的了,因为天主的圣言道成肉身了,可以被人的眼睛看到了,祂的宝座就是我们的诞神女、圣母。...

March 15, 2024 · ephremyuan

君士坦丁,米兰赦令与尼西亚会议

按:这里是阿甲教会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之四,君士坦丁,米兰赦令与尼西亚会议。讲稿问答由喵淼杪妙整理,经阿甲修订而成。 版权声明:若要引用本文,请用以下格式:袁永甲《君士坦丁,米兰赦令与尼西亚会议》,喵淼杪妙整理 (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3月1日),本网页链接,引用日期。具体引用原则,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君士坦丁与尼西亚会议 袁永甲 讲稿问答整理 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和阿塔拉修坚持宣告主耶稣基督是上帝 几乎处于同等的地位。如果没有君士坦丁,我们不会见到今天的基督教。欧美的基督教圣统 或者主流就是从君士坦丁这个人物来的。 本期讲座参考材料: 1.Tanner, Norman P. Decrees ofthe Ecumenical Councils.(London : Washington, DC: Sheed &Ward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0),4-19 「书页左边是希腊文和对应的拉丁文,右边是英文。325年的尼西亚大公会议(第一次大公会议)位于该书第4-19页。」 2.米兰赦令=优西比乌《教会史》石敏敏中译(北京:三联,2009),457-460. 韦尔主教东正教会史 一、君士坦丁生平 君士坦丁出生于272年,卒于337年,是古往今来的政治人物第一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像君士坦丁这样的人物公开承认基督教是他的国教,这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也许以后也不会发生,但是这件事在4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就发生了。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造成整个欧美如今局势的根本原因。可能唯一能跟君士坦丁相媲美的就是俄罗斯民族自上而下地接受了基督教为国教然后传承了上千年。 1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 君士坦丁的政治生涯有一件大事,就是3312年的10月28日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他成功地把东罗马帝国的王子打败了,凭一人之力就重新统一了整个罗马帝国的版图。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在优西比乌的教会史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基本代表了教会史学家、基督徒们对君士坦丁的看法。有一些学者会觉得其中的记载有一点神话了,因为据说在那一场战役之前,君士坦丁大帝突见天空异象,一个十字架在天空中闪闪发光,十字架上刻着拉丁语:In Hoc Signo Vinces.(此标记,汝将获胜),然后他便让全军将士在盾牌上画上十字架,结果果然就得胜了。在优西比乌的描述里面,他基本上就把战争的另外一边描述为敌基督。 2 米兰赦令 有一件事是很显然的,君士坦丁确实是公开承认了自己是基督徒。没过半年——313年1月,他就和东罗马的李锡尼签署了米兰赦令,这道敕令对所有宗教信仰均被给予自由。了米兰赦令在教会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基本上铸就了一种比较积极的、良性的政教关系模式。这道敕令给予了基督教相当大的自由——如果把米兰赦令跟国内的所谓的宗教管理条例做个对比的话,你就能看出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 3.主持尼西亚会议 325年,君士坦丁主持制定了 Nicene Creed 尼西亚信经,也是今天讲座的主题,详叙见后文。 4 建立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于330年建立了大城市君士坦丁堡,号称为新罗马。他自己没有直接宣称罗马帝国是以基督教为国教,但是他的儿子在继承他王位以后基本上就把所有的异教的份数给斩断了,公开地宣称罗马帝国是以基督教为国教了、 二、米兰赦令的内容及特点 良性政教关系的范本 我们决定颁布敕令,确保对神 (the Deity) 的尊重与敬畏,也就是说,把自由给予基督徒和其他所有人,让他们可以遵循各自喜欢的崇拜形式。这样一来,所有存在的神圣的天上力量就可能有利于我们,以及所有生活在我们职权之下的人们。——摘自优西比乌《教会史》457-460页 米兰赦令第一部分如上。古代的人对科学不太了解,他们并没有认为一切宗教信仰就是迷信、只有科学才是真正的信仰的这种理念。他们认为有一种灵界的力量来干预人类的事务,有很多的神灵在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的祖辈们其实都有这样一种非常朴素的观念,所以罗马帝国支持诸多的神灵崇拜,只要有利于国家复兴就行。因此,从罗马政治家的视角来看,宗教始终要处在一个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增进人们福祉的一个范畴里面 在唐代的时候,中国的帝王其实和罗马的统治者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宗教视角,就是他们对那些看不见的、神秘的宗教保持一定的尊重和敬畏,让人们自由崇拜。比如,唐太宗发布的关于景教的诏令中,就有“济物利人,宜行天下”的概念。但是在现今的政治局势下,这种概念就淡化几乎没有了。比如说西方的欧美其实支持基督教并不再是出于尊敬神灵,而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几百年前就是以基督教立国的,并不再相信这个宗教能带来福祉,高科技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就是现代政体普遍丧失了对宗教的尊重,以至于人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基本就是认为宗教活动都是迷信、应该崇尚科学的概念。 政权允许基督徒自由崇拜 人人均有权遵循或选择基督教的惯例或崇拜形式,这不应加以否定。应让人人都有权将自己的心智献给自认为适合的崇拜形式。这样一来,神就可能会在所有事情中向我们展示他惯常的关心与慷慨..现今每位渴望遵守基督教崇拜形式的人,都应被允许不受任何干扰地这样做…我们已允许这些基督徒自由与无限制 地践行他们自己的崇拜形式。 “自由”“无限制”,赦令中用到的这种词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在中国的法律体系里面 你很少看到一个宗教可以自由、无限制地崇拜。在此,简述一下中国古代的政教关系。 中国的政治对宗教的限制似乎自古以来就是非常严苛的,从晋魏南北朝以来,有不少的统治者推崇佛教,因而佛寺大肆发展,农民变成僧人以后会享受到很多福利,所以,就有很多假的僧人宣布出家。政府为了限制佛教的发展就颁布了几个措施,比如说限制建寺庙的数量, 另外一个就是把对老百姓的户口登记制度也移到了佛教的僧侣身上。也就是说,理论上,没有在国家登记注册的僧侣是不合法的,国家可以勒令其还俗。 对佛教是如此,那么理所当然对景教也是这样。基于我有限的了解,这种政策在拜占庭传统、叙利亚传统里是没有的。不可能出现一个很小的乡村里的基督教神父或主教都需要通过国家的注册。这种登记注册制度,说白了就是为了掌控宗教的动向,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那么对比来看米兰赦令,里面有说成为神父或者主教的人需要向政府报告吗?没有,而是允许基督徒“自由”“无限制地”践行他们自己的崇拜形式。这种观念,对中国人来说真的无比陌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无限制地自由践行自己宗教信仰的可能性,这就是东西方政教模式的一种巨大差异。 在这里需强调的一点就是,从4世纪的君士坦丁就开始发布的米兰赦令是具有示范作用的, 为什么有些事情西方的欧美基督徒觉得可以做,但一到了我们的这个圈子里面就不行了呢?就是历史的原因。...

March 1, 2024 · ephremyuan

第二次大公会议之信经与教规

按:这是阿甲教父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五课:第二次大公会议之信经与教规。讲稿问答由喵淼杪妙整理,经阿甲修订而成。 若要引用本文,请按以下格式:袁永甲《第二次大公会议之信经与教规》,教会历史第二季希腊传统第五课 (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3月8日),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第二次大公会议之信经与教规 校勘本以及英文译本: ·Riedinger, R., Straub, Johannes and Catholic Church (1984) Acta conciliorum oecumenicorum : sub auspiciis Academiae Scientiarum Bavaricae. Berolini: Walter de Gruyter. ·Tanner, Norman P. Decrees of the Ecumenical Councils. London : Washington, DC: Sheed & Ward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0. 先提一下两个校勘本,比较新的校勘本1990年的英文校勘本,另外一个校勘本是在1984年做的德文的或拉丁文的校勘本,我用的是1990年的校勘本,因为我对英文的资料更熟悉一些。 一、方法论 方法论很重要,第一个层面是关于一手材料。无论是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都要特别仔细看他们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针对什么样的人群,写作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我们的授课会专注于一手材料,尤其是教会历史课,对于一手材料是特别看重的,对二手材料相对忽视。因为在梳理一手材料的时候,会梳理这个一手材料的学术史——有哪些学者接触过这一手材料,然后是如何解释的。如果要在一个方面比较资深,就必须把这个一手材料的学术史也梳理一遍。 新晋出版的书有一个优点,通常来说他们会把他的一手材料的学术史在第一章或者第二章的时候给读者做一遍梳理,然后你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他们。 方法论还有第二个层面,就是如果能直接阅读原文,这是最好的,达不到这个要求就退而求其次找一些翻译过来的文献就相对可以。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增长知识,而是能够在新生活当中有所体现和应用实践,这是所有知识的最终目的,这是AI没有办法做到的。 二、第二次大公会议的背景 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 I)于 379 年登上罗马帝国东部的帝国宝座。他为解决各种形式的阿里乌主义。于381年召集,在君士坦丁堡举行大公会议。召集了东方主教(共约 150 名),罗马教皇达马苏斯一世 Damasus I 接受了信条,但没有接受关于君士坦丁堡优先权的教规。因为他觉得这触犯了罗马的地位。罗马确实只在 13 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建立的拉丁帝国君士坦丁堡时期接受了君士坦丁堡的优先权,仅次于罗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那时占据主动地位,优先权对他来说就无所谓了。 为什么要召开会议,因为其实在尼西亚会议之后,也就是在325年之后到381年之间,阿里乌主义并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各种形式的阿里乌主义还是出来了,另外就是没有触及到教会的教规内容。大会始终在试图走一条中庸之道,既不能把这个圣子从上帝的神坛拉下来让他成为一个被造物,也不能说圣子取了肉身但是没有取得灵魂当中理性的部分、理性思考的能力,那圣子就不是完全的人,就不能做拯救的桥梁。 君士坦丁堡第一次会议主要针对的其实还是阿里乌主义。在阿塔纳修之后,解释三位一体信仰内容的重任主要就落到了现在土耳其的亚细亚地区,然后由卡帕多西亚三教父来做一个均衡。卡帕多西亚的地理位置处在亚历山大和安提阿之间, 所以能够做出这种均衡。当然其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主要是巴西尔和这个神学家格里高利。尤其是神学家格里高利,他写的《神学讲演录》是令人震撼的关于神学探讨的讲演录,不仅是神学的辩论文章也是优美的散文,其思想的深邃、文采性,即使经过翻译也能被看到,推荐阅读。尤其是27-31章就是专门驳斥阿里乌主义,为三位一体呼吁的。...

March 1, 2024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