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从东方来平台主要以讲座驱动,请点击讲座预告,了解即将讲座预告信息,关于我们是做什么的,请点击关于我们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光从东方来平台主要以讲座驱动,请点击讲座预告,了解即将讲座预告信息,关于我们是做什么的,请点击关于我们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1 关于基督之母与上帝之母:正如耶稣是完全的上帝,又是完全的人,这样说玛利亚是基督之母没有错,说她是上帝之母也没有错,只要我们不把基督之母理解为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分为二,不把上帝之母看成一性论,从而使上帝受难即可。 2 最近阅读迦克墩会议的相关内容,才发现圣西里尔是造成东方教会如此多派别和不合的幕后推手之一,哀哉!我们必须承认,在新教出现之前,在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家之前,有一次大分裂:就是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笔者不质疑它的大公性,只是惋惜这次会议造成的悲惨结局。 3 一次,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觉得社会还是在进步的,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劝我要积极乐观。我说:“社会在进步是一个幻相,历史总是在重复以前的错误,社会从来就没有进步过,人间没有理想国,没有天堂,因为人性没有改变。这些不只是书本的知识,我们这辈子也正在见证着。” 4 凛冬将至,炼狱袭来,然而圣诞节快来了。真正的上帝,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是死亡中的生命,是绝望中的盼望,是一切受苦受难,受冤屈者的安慰。再等片刻,主必来审判不悔改的恶人。不要羡慕尊贵人,因为人居尊贵而不醒悟,就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 5 摘录:我清楚知道你写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做祈祷以外的任何事。那就是当我在教父们的话语中理解这能力时,[也就是说,]世上没有比祈祷更艰难的工作了。但当人借着祈祷克服试探时,祈祷变得甜蜜无比。并且这条路确实痛苦,狭窄,如主所言的少有人找到(太7:14)——圣索弗罗尼 6 摘录:一颗没有被痛苦折磨,没有因贫穷(无论是灵性的还是物质上的)而谦卑的心不能领受上帝的恩典。这恩典的代价是很高的。——-圣索弗罗尼 7 我们自发地接受丧失双亲的孩子 ,效法约伯热心的榜样(参伯29:12),成为孤儿的父。——巴西尔《长会规》第15条。据说,巴西尔的姐姐,玛卡瑞纳在368-9年的大饥荒中,救济路边饥饿的孩子,将他们带入修院抚养。评:上帝是慈悲的,教会当看顾困苦人,成为社会的祝福。 8 强调灵修绝不等于反智,学术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负责,不道听途说。不重视学术的人,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负责任。
引言 归去来兮 心田将芜胡不归 往外奔走的心灵啊 何时回家去看守修理心中的园子? 我的心啊,做手机的奴隶要到几时呢? 1 我患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低头族。我的眼睛不再看上帝的造物,却整日对着电子屏幕。 2 手机真的做到了世界在我手。因为这个屏幕所传递的世界就是使徒约翰所说的:“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什么是那宽门大路呢?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就是手机屏幕吗? 3 手机现在是我的“主人”。现在只要它一出声,我的手就会捧起它,心里说:“Hi,主人,有什么事吗?” 当它快奄奄一息时,我的心也空落落的,马上四下搜寻插头,为它充电。 4 每当我走在路上,坐公交,做饭时,带娃时,我都会下意识的拿起手机看一看,一抬头5分钟过去。真希望把这些时间用来祈祷。 5 想想触屏手机横空出世,不到20年,带来的变化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它重新定义了何为人。从此,赛博朋克,脑接口等不断出现,我们正在不断物化,心思向外跑,心中的葡萄园却荒芜着,任凭各种野兽(指情欲)践踏。其实我们心里还是个孩子,根本玩不了“高科技”的火。 6 在圣十字架神学院上课时,导师马克西姆在课堂上批评电子产品是分心神器。他还专门写文章,开讲座,专门探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负面作用。我现在越来越明白他的初衷,因为这就是现实:我们不是手机的主人,而是它的奴隶。 7 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6:24)”。诚然,如果我看手机的时间过于我祈祷读经的时间,手机就是我的主。求主怜悯我。 8 如果说禁食是攻克己身的第一步,那么禁手机是通往心祷第一步。
封面图:耶稣赞赏寡妇的奉献 1 如果富人的富足增加他的挂虑,拓展他的欲望和肉体的舒适的话,那么穷人的贫穷减少了他的挂虑,降低了他的欲望,简化他的生活到一个基本肉体需求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修士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变得赤贫的原因,他们降低物质的需求到最基本的地步,腾出了很多时间来从事属灵的争战。因此,贫穷而爱上帝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2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则话,上面说:如果你丢了一个钱包,你会贫穷一个星期,但如果你对神学感兴趣,你就预备好了要贫穷一辈子。这话是很实在的。因为古代的神学家基本都是修士,早就为主放下一切财物了。 3 穷苦人有福了,因为在他困苦中,他学到了谦卑,简化他的生活。当他饥饿口渴,赤身露体,漂流无居所时,主体会他的苦情,对他的门徒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参太25:31-46) 4 贫穷的根源是冷漠自私。因此,只要人心的冷漠和自私没有消除,就消灭不了贫穷。现代的文明和社会,任何的制度和主义都不能消灭贫穷,唯有在教会中,在基督里的爱才能缓解贫穷。 5 使徒保罗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这句话对我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周围充斥着吃了什么,穿了什么,玩了什么,学了什么,去哪里游玩过才能知足的声音。当家里还有孩子的时候,就更难了。 6 耶稣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路6:20)抛弃一切跟随主的使徒们岂不贫穷吗?为了攻克己身禁食的人岂不饥饿吗?为自己的罪哀哭的人岂不蒙主悦纳吗?相对于富贵的人生而言,主开出的这条路真是窄路。 7 如果富足能磨炼人的心性,那贫穷是更加能的。贫穷的人更易怜悯人,因为他生活在困苦中,懂得困苦人的需求;但对富人来说就难一些,难怪使徒雅各警戒富人说:“嗐!你们这些富足人哪,应当哭泣、号啕,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 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 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 你们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雅5:1-6) 8 愿这话成为我的祈祷: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 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 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30:7-9)
1 看英国古教堂之建筑,见神国从建筑中临在凡尘;昨日观英女皇丧礼,深感英国之蒙福,得益于其基督教信仰。尽管现今的欧美已经谈不上基督教国家,但我佩服他们的先祖对信仰之真诚。期间苏格兰乐器想起的旋律尤其扣动心弦,原来音乐是可以贯穿生死的。类似的感受亦来自于我参加的希腊正教的丧礼,其中的一首歌Memory eternal Αιωνία η μνήμη尤其震撼。此歌无论是旋律还是词义都穿透生死,震撼心灵。 2 当把一天最好的时间献给祈祷: 最近与一友人聊天,他转述一位修士的话说,如果你不能在精力状态好的时候祈祷,就更不能在状态不好的时候祈祷了。因此当把一天中最好的时间献给祈祷。 获得祈祷就是获得永生,祈祷是我们的命,因为祈祷的本质就是与上帝相交,而与上帝相交就是永生。 3 一些圣人的言语 正如想火不能暖身,照样没有爱的信心也不能点燃灵魂中的灵性知识。——认信者圣马克西姆 你禁食,但撒旦不吃任何东西;你竭力做工,但撒旦不睡觉。你唯一能超出撒旦的层面是获得谦卑,因为撒旦不谦卑。——埃塞俄比亚的圣摩西 地狱不吸引人,于是魔鬼装饰通往地狱的路。(把它弄宽,去的人就多了)。———圣巴西尔 4 关于两条路的随想 论我们该斋戒电子产品:原来手机屏幕(在绝大部分意义上)就是那宽门,而借着心祷进入内心的心门就是那窄门。 世界上最窄的路是不止息地忆念上帝,世界上最宽的路是忘记上帝。心祷就是那条窄路。 心祷本质上是与上帝相交的过程,它在很多意义上都是限制,约束理性散漫的思考过程的。 世俗化的标志就是忘记上帝,凡看的,听的,闻的,尝的,触的和想的让人忘记上帝就是世俗化了。神化的标志是忆念上帝,凡看的,听的,闻的,尝的,触的和想的让人想起上帝就是一个“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时代。 我们心中有一片果园,其上要长出圣灵的果子,但我们却让野兽,狐狸进入其中,践踏,吃掉树上的果子。上帝交给我们修理看守的。
1 近来操练心祷,两句经文不绝于耳,因为深感罪孽深重。一句是使徒彼得的话:“主啊,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另一句是诗篇的话:“我在你面前如畜类一般”。 2 一个坏习惯并不能取代另一个坏习惯。它们是相互强化,而不是相互取代。只有好习惯才能取代坏习惯。 3 东正教的礼仪于笔者而言,是“无言之教”,是能切实感受的。一次,我在圣十字架学校参加礼仪时,神父会拿着香炉在人群中走过,我闻到那香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到了伦敦,我参加希腊东正教的礼仪,他们几乎全程希腊语,我听不懂。但当我听到他们唱诗时,不禁泪从中来。原来在圣礼中,恩典也“道成了肉身”,是可以切实地听,尝,看,闻和摸的。 4 近日,我在英国听希腊东正教的都主教(Archbishop)讲道。他说:“东正教不是一个民族社团(ethnic community)。只要是来教会的人,不论他说中国话、阿拉伯语,无论他是什么民族,都是唯一,大公,神圣,使徒的教会的一员。” 看得出,东正教确实存在民族主义;同时也看到,主教们试图与它划清界限。信仰是超越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否则,大公性就荡然无存了。 5 笔者从去年12月份开始建立“光从东方来”网站。从那时起,在网站写博文,开课,分享我的部分译作,到现在八个月了。上帝所给的,远超过我所想的。因为在这几个月里,我越发发现自己能力和精力都有限,力不能胜。然而,上帝赐我同工,弥补了我的不足。并且,“光从东方来”的事工方向越发清晰了,就是以翻译出版,学术研究和学堂教育介绍东方教会传统。 6 经过这些年学习教父文献,我发现人类丝毫没有进步,因为人性的沉疴根本没有解决。站在这个角度,进化论真的是一句废话。站在灵修的角度,进化论就是一个魔鬼撒旦的谎言。因为它声称,没有神,没有审判,尽管任意而为吧! 7 从地理的角度,中国的教会理所当然地属于东方教会。但从教派,方法论和学术研究文献的角度看,我们还是以西方为主的,虽然我们曾经东方(景教)过。 8 在世的基督徒,要过一个心祷默观的生活何其难呢!除了不断忏悔谦卑,最好不要奢求更多属灵的体验。我有时候觉得,不祷告,就是让自己处在犯罪和被情欲搅扰的状态。就像一个溺水之人,只有祷告时,才是在水面上呼吸。因为忘记上帝就是罪,一切罪都从此而来。因为上帝监察人心,有时虽然没有罪行,但心里却犯了很多次了。试想,我们一天当中能产生多少念头呢?其中有多少不讨神喜悦的念头,我们又几时警醒留意了呢? 9 八月初全家去Brighton游玩。这是个小城,两个主道加上一个海岸线串起来,沿海设了一些游玩设施。我们主要的活动就是带小孩玩水。从Brighton回来后,我们去了伦敦的科技博物馆,紧挨着的就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去时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看到他们的发明大多都跟大航海时代有关,不禁佩服他们的冒险精神。有人说,厌倦了伦敦就是厌倦了生活,因为相比Brighton,伦敦确实更能满足人的需求。
按:中国教会对中国文化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文化就是一坨屎,一无是处,里面全是魔鬼撒旦的作为;一种认为中国古人从三皇五帝开始就基督教的上帝,宣称老庄孔子等都得了部分”真“传。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中存留着上帝的观念和遥远的念想(从这个角度,中国文化有其可取之处),但其人格性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彻底丧失了,因此,中国古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基督教的上帝。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提倡从神学的角度重新解释先秦两汉的思想和术语,自古以来,这些典籍的解释权受限于儒释道的视角和教导,这是非常不公允的。借着这种重新解释的过程,就能换一个根基(基督教的上帝),一切思想,术语的意义就会发生转变。 1 天地创造,是出于圣父上帝的旨意,中国叫天命,从圣子的角度看,是出于神的话,中国叫做,道,理,从圣灵的角度看,是出于神的气,恩赐,中国叫做气。 2 天命创造,天地一道,万物一气 3 万物皆有情,这股情谊就是通过其本能的活动对造物主的参与,因为上帝的爱意造就了它们,而它们以各自合宜的方式向着造物主活动,这股活动就是它们对造物主的情义了。 4 格物就是对自然的静观,对自然的静观就是对大自然的赞叹,爱意和感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诗歌形式既有此意。 5 上帝就是爱,他差他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心甘情愿为着爱上帝爱人的缘故舍命的心带来的是一条生路,因为爱不会失败,爱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爱就是生命,爱不能被死亡所吞没。 6 情义二字就是圣化,就是永生。天人合一无他,就是爱神爱人 7 上帝无情无欲,只是说,他没有像人一般私情,邪情,没有像人一般的情欲,他有情,是真情,他有爱,是圣爱,牺牲的爱,他有欲,是好生之欲。 8 如果人懂得一个情字,他就知道万物一体是生命意思,因为情之一字就是爱神,并爱人如己,就是不把别人当成与我不想干的人看,而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看,以此,推己及人,推人及物,就是万物一体了。 9 天地都要废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永远长存。谈什么意义,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天下,谈什么内圣外王,谈什么功成名就,谈什么学术思想,谈什么天下兴亡。惟愿你的国降临,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0 理,缺失一点人格,主体性:理,也可称为上帝的旨意,上帝的话, 旨意和话都体现了人格主体,其中旨意偏向于圣父,话偏向于圣子,无论旨意还是话都是通过圣子来传达,而理的优势在于能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本性之源头和起始都在理,而理之本在道。其实:理,上帝的旨意,上帝的话,或者说天命都是一个意思。
按:本文记述身边的琐事和近期随想,若读者不喜欢或不认同,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当真。若您因此获益,感谢天主。 1 我的教会历史课大人班(30节课,分希腊,拉丁,叙利亚传统)这周总算教完了。学员们反应学到不少,增长了不少见识,希望这个课能开下去。其实不只是学员,笔者自己在预备这个课的过程中也学到不少。感谢主,教会历史课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和见识。 2 在教教会历史课的过程中,不得不使用一些中文译本(都是希腊和拉丁教父的,很不幸,叙利亚教父的没有)。我很悲伤地发现,大部分所谓的中文的经典译作都不是从原文翻译的,而主要是二翻(主要是英文)的资料,这太可惜。这种学术出版现状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原文翻译的决心。 3 我开办的亚略巴古学堂,光从东方来网站都是我未曾想过的,其初衷竟然是为了养家。这些事工未来如何还不清楚,不过现在似乎清晰了一些,就是回到我当初读神学的初心:翻译早期教会文献,还坚持从原文翻译;最近又加上了翻译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章和著作,至于之后,我不敢想。昨日小组查经说到“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雅4:15)使徒雅各教训得对,不可为明日自夸,因此我也存这样的祷告,把这些事工交托到主手中,求他带领。 4 近日有读者看笔者的译作分享,就问我有没有翻译全文,我说当然翻译完了。他就向我要全文,我说暂时不能给,还想着出版能卖个电子版哩!不过,据笔者目前了解的行情,国内出版之路是遥遥无期了。有期待《爱神集》导读版出版的读者,还请献上代祷和支持。 5 前几日发了叙利亚语初级班的海报,但无人报名,心中些许沮丧,后转念又一想,这其实也正常。大家对这个传统可能太陌生了,而语言课是需要极大的兴趣和心志才能坚持的。笔者当年笃定学叙利亚语,就是因为读到了叙利亚的圣以撒的一段话,再加上景教隶属于东叙利亚教会,才开始学习的。一个东西大家都不太了解,怎么能期待人来学它的语言呢! 6 英格兰的风雨是很奔放的,整日随意的刮,随意的下。英格兰的草坪就是一大片草坪,没有棒球场,不时有大人带孩子来踢球。我不是个球迷,不过为了带娃也买了两个足球玩。儿子说,他们班有好几个球迷,难怪英国的足球很强,有场地,有氛围。 7 伦敦相比波士顿真算个大城市,一次我们去伦敦的唐人街,真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我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国内,有股热闹劲儿。 8 去了一家华人教会,里面有一对从美国来的宣教士夫妇。此前,他们在中国呆了二十年(宣教);2019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被迫离开中国,来到了伦敦。一提起中国,他们都很怀念,看着他们说如此流利的普通话,如此爱中国,我真的很佩服。求主纪念。 9 如果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照样,一个健康的教会也不应该只要一种声音,灵性的战斗常有,思想之张力常有,恰如日升月落,不可避免。 10 根据笔者对东方传统的有限了解,笔者还是要申明以下观点:在救恩论上,中国新教背景出来的教会普遍将因信称义等同于救恩;然而,从笔者所了解的东方教会来说,救恩是神化,换句话说,是圣化,是我们与主生死相许的爱情。因此,因信称义只是基督道理的开端,它不能等同于救恩,它更不能推导出一救永救的异端教导。一救永救论只是冰山一角,下面的东西要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厘清,因此,不要慌,让子弹飞一会。
按:近来读者反映我发的文章比较“莽”,故写点随想。 1 如果神学是哲学的巅峰, 那么诗歌就是神学的巅峰,试问还有什么比诗歌更适宜用以表达神学呢?如果灵修是科学的巅峰,那么心祷就是灵修的巅峰,试问还有什么比清心圣祷,控制人心(唯有造人心的上帝能控制人心)的科学更高级呢? 2 记得有一次,我跟导师马克西姆聊天,我跟他说,我灵性太差,根本不配翻译《爱神集》,我该怎么办?他说半开玩笑地说(大意是),Jason,你要等到你去修院修道,过了四五十年,才开始你的翻译工作吗?他的意思是,既然我来这个学校就是为了翻译的,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呢? 3 让我们在主日崇拜,在个人祈祷,谢饭前,每日早晚祷中拿起尼西亚信经抵抗各种异端。该信经能抵抗各种东方闪电,新天地等各种异端邪说,信徒每日诵读必能加增识别假钞(即异端)的能力。 4 目前,国内正教影响主要来自俄统。其中教父Seraphim代表了俄统,对中国正教徒影响深远,目前来看,无论是张百春,徐凤林为首的学者还是Seraphim为代表的美国正教徒及其而来的事工和译作都基本代表了来自俄统的影响。而笔者不可避免地源自于君统的影响,我推崇的主教卡里斯托维尔和我的导师马克西姆都是来自君统的。 5 把《爱神集》Philokalia定性为东正教的所有物,实在是一种偏见。它很多东西来自更早期的教会灵修传统(尤其源自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灵修传统),它是大公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所有基督教派的共同财富。 6 有人指出,天梯约翰的著作代表了灵修的巅峰,似乎其他圣人的著作都不如他;又有读者问,平均来说,在神修上能达到的成就,是不是一代人不如一代。我想被教会认可的圣人们岂是我等罪人能议论的。他们说的话,做的事被我等不理解并不代表他们有错误,需要我等罪人去修正。我作为罪人中的罪魁,灵性上一无所成,不敢将圣人们分三六九等,重这个轻那个。他们都在天上,都应该给予极大的尊重,而我们在地上学习效法他们,谦卑再谦卑,实在行不出来,就不断悔改,求主怜悯。 7 近来,无论教会讲道,还是小组查经都在讲雅各书,上面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 使徒雅各说的不错,因为心里所存的,口里就说出来。对给我教训不少,知道自己内心充满邪念,说不出什么造就人的话,就学习操练静默,忍受指控和冤屈。我想这是上帝现在给我的功课。 8 近日上课,讲到叙利亚传统中的《所罗门诗歌》,艾弗冷的诗歌,有学员感叹,诗歌乃神学的巅峰。我深以为然。我们理解的神学都是在动脑子,用概念,这当然没有错,也值得学习;然而,神学的丰富性却被大打折扣。而诗歌却不是如此,它采用各种比喻,图景,动用我们身体的感觉,日常的生活经历来讲神学,它给你一幅画,让你沉浸其中,一切的含义都在里面了。这难道不是中国人擅长的吗? 9 最近看一个采访伦敦老人的视频,采访问,如果你再回到年轻时候,你会做什么?多数老人都回答,如果回到年轻时候,他希望勇敢一点,自信一点,想做就做了,不用太在意别人的评论。给我的启发不少。
1 太太上个月找到了工作,带娃成了我生活的日常。我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奶爸的生活,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有时候带着老二玩一整天。逐渐体会到太太过去几年带娃的辛苦。我一般来说上午脾气好点,到了下午就不行了,老喜欢“惹”儿子的气。我所学的是灵修,然而带娃失去耐心时似乎都用不上了,发起飙来就都顾不上了。我真是软弱,越是学,越是清楚自己的一无是处。 2 我目前学堂一周上四次课,其中三门课有新内容,其实需要花不少时间去预备的。除了带娃,预备博士的proposal,我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上,这种繁忙的状态,我其实还是喜欢的,总比无所事事好。因为,备课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太太评价说,我做了我喜欢做的事。实在感谢上帝的带领,除了他的旨意成全,我又夫复何求呢? 3 最近备奥古斯丁的课,发现奥氏博大精深,可学的甚多,然后,他对东方灵修传统的熟悉程度,却受到我的质疑。比如他在《论三位一体》中似乎将清心简单地视为信心的果效,并没有提及遵守爱上帝,爱人的诫命,如何处理心中的邪念,忆念上帝等与心祷传统息息相关的内容。然而,这些教导是在同一时期的东方灵修传统的常识。奥式似乎开创了信以求知的传统,这些痕迹尤其见于《论三位一体》的几卷序言中,笔者似乎看到了信以求知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子。然而,限于笔者的无知(尚未阅读多少奥式著作),还无法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然而就奥式对自由意志消极层面的强调以及后期的预定论学说来看,其开创的灵修传统中,有多少对自由意志的肯定是值得商榷的。 4 伦敦果然是雾都,在这边五个月,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是在风雨中度过的,即使是大晴天,风也是呼呼地刮。前些天去伦敦眼游玩,难得的万里无云,这简直算是个神迹。因为即使伦敦是晴天,也很少是万里无云的。伦敦的风雨在一定程度上教会了我坚强,让我敢于直面人生的风雨。 5 读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除了方法论,就是语言了,目前就我这个博士研究方向而言,需要学习的现代语言就包括法语,日语和俄语,而古代语言必然包括粟特语和回鹘语,这些我有些只是学了个皮毛,有些还没开始学。读博真是花钱找罪受,若不是出于真爱,我真的不推荐大家来读博。只能求主怜悯,继续赐我学习语言的恩赐了。 6 最近有一位读者问我研究希腊东正教要学哪些语言,我说,学习古希腊语和英语是基础的,此外古代语言最好还学拉丁语和叙利亚语(因为它们跟希腊传统相互交织着),现代语言最好还学法语,德语,俄罗斯语和现代希腊语,因为知名的学者也有从这几门语言下出来的。他一听,直呼“天啦!” 7 近来上《爱神集》导读班,艾莉姐妹为我的译稿进行二修,才发现自己的译作为什么出版不了。我中文实在太差了,很多词和表述经她一改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深深地感到术业有专攻,翻译这门活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为此,我特别感谢上帝,安排一些人在我身边以弥补我在各方面的不足。 8 最近想着翻译叙利亚的圣以撒的著作,问了英译本译者神父Pachomius的建议。他建议我先通读一篇圣以撒第一部分讲道的著作,最近每日读几页,几乎每页都有感动的句子,感觉停不下来了。圣以撒著作是艰深的,不但手稿传统错综复杂,译者和抄写员讹误造成了希腊手稿的难处,幸而我们有Bedjan的东叙利亚手稿版本,此版本最接近原意,因为圣以撒就出自该传统,问题还可稍稍解决 1;然而圣以撒讲论的是他对上帝的经验之谈,很多句子,我这个外行难以体味,肯定是需要问询这位神父其中的疑难点的。圣以撒作为叙利亚灵修传统的高峰,其代表性不言而喻,然而翻译之艰难也是可以预见的。愿上帝怜悯。 圣以撒第一部分的希腊版本是根据西叙利亚版本翻译的,而西叙利亚版本又是根据东叙利亚版本抄写过来的。在15世纪前,多数手稿还是处于抄写的阶段,因此无论是希腊版本还是西叙利亚版本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讹误。因此,目前最接近原意的版本就是Bedjan的本子,关于Bedjan的叙利亚本子,请从这里。关于圣以撒的其他译本,手稿以及学术研究信息,请参考 ↩︎
1 如果用一个字来谈神学,笔者以为就是“爱”;如果用一个字来谈人,笔者以为就是“心”。 2 上帝的形象在一个人身上无法得以完全,而是充分展现在彼此相爱到生死相许的人身上。在人间,生死相许的情义就是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 3 亚当独居不好,因为一个独居的人无法充分展现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因此他造了女人,所以一夫一妻的婚姻是上帝的旨意,体现了上帝的形象。 4 **爱神爱人的潜能就是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中国文化把它成为敬天爱人,亦叫人乃万物之灵,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能直接与上帝相交,而在这种相交的关系中,整个世界都参与进入与上帝的相交中,而与上帝相交就是永生。这种与上帝相交的能力就是人能自由地去爱的能力。我们与神的相交不仅是心灵层面,也不仅是理性层面,也不仅是自由意志层面,而是整个人都与神相交,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命令要:尽心,尽力,尽意,尽性爱主你的上帝了。 5 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不应该是某几个人的功能,而是有一些更深的东西在其中,这更深的东西可能突出的表现为理性,自由意志等,但它其实是奥秘地充满整个人的。理智(nous), 理性(rational),自由意志( free will )不能代替人本身,整个人才是人。如果上帝是奥秘难测的,那照他形象造的人也是奥秘的。因此,人最核心的部分也有不可言说的。 6 所谓本体论就是上帝与我们之间生死相许的爱情,以及基于此的爱人爱万物。人之所为为人就是爱上帝爱人,凡践行者,就是所谓的圣化,所谓的天人合一。 7 没有比上帝道成肉身,十架复活,更能教导上帝为何是爱了,更能感召我们以爱来回应他了,而我们是拯救这个世界的中介,因为在万物中,只有我们照着上帝的形象而造,这形象无他,就是我们自由去爱的能力,而自由意志,理性等是含着这能力中配套送给人的。
1 唯一阻碍我认识你,寻求你的,是我的罪。分神就是罪,没有将第一个意念献给你上帝,就是分神。圣洁的生活就是敬畏神,那才是智慧的开端 2 朽坏死亡不是错误;拒绝与主相交才是 朽坏死亡出乎自然;但借着与主相交,人可以带领万物避免之 3 这个世界只有一场战斗,那就是信仰的战斗。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战场,那就是内心的战场。 4 天堂地狱一念间,保守己心的强如取城。 5 在丧失了灵修传统后,我们要么以理性代替圣灵的工作,脑子里装了不少“大道理”,在行动上却是个婴儿;要么我们将圣灵充满等同于说方言,等同于神迹奇事,却忽视了圣灵最大的恩赐就是爱,因为神就是爱。爱才是最大的恩赐和神迹,没有什么比爱上帝爱人更能见证上帝的同在了。 6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天意,每一次的相逢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离别。珍惜我们看的每一个人吧! 7 人心与上帝最短的距离就是不断呼唤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就像一个婴儿不断地呢喃,爸爸,妈妈,就像一个昏迷的人不断地喊着最爱之人的名字。 8 呼唤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吧,因为这就是我们这些将死之人唯一能作的事 9 基督教灵修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主相交,与主相交就是对他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是像呼吸,心跳一般地不断呼求他的圣名: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 10 只有属灵的空间打开了,才能进入物理的空间,只有人心朝向神,这个社会的一切才能朝向神。 11 我以前以为求学为做人,现在知道生活也熬炼人,二者是一非二,都是叫我与你相亲,心心念念忆念不可见的你,盼望天家。
1 没有历史,就没有末世;没有末世,历史就没有方向。历史就是道成肉身,末世就是复活升天。历史与末世原为一,在耶稣基督里成就了。 那住在圣灵里的,就是与主耶稣相交了,那与主相交的就是与差遣他的父相交了。这相交就是实在,是历史和末世的实在,这实在在历史中通过教会已经开始,将在末世中完成。 2 上帝超乎动静,动于万物,静于无因,万物即动即静,动向上帝,静于上帝之中,又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不动的仅仅是说,他是无起因的,是不变的,是不像我们的,是充满万物的,不是说上帝完全寂静不动。 上帝是不动的,但是上帝因着他的爱,造了世界,赐下独生子,道成肉身,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胜过死亡。 上帝是不动的,并非说上帝完全静止,而是说,他是没有起因的,没有任何事物迫使他活动——这也是上帝没有情欲的意思之一。 3 哪里认信尼西亚信经,哪里就有大公传统。因为尼西亚信经是大公传统的标识。因此,每一间教会都应该在主日崇拜宣读尼西亚信经,这就是朝向大公传统的第一步。 4 如果物质能转换成能量,那么,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所以,我们肉体只是一股能量,但不同的物质,其能量也不相同。话语是一股能量,因为上帝的话能创造,人的话会产生影响 5 从本性上来讲,被造物都是一无所有的,就是佛教所说的假有。但在众被造物中,只有人有着突破自己本性的自由,也就是说,他能通过自由的与他所爱的对象相交而决定他最终的存在形态,所以说,我们的存在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本性,而是取决于我们与谁相交,这就是为什么耶稣道成肉身的原因,他道成肉身为我们死了,一方面向我们显明上帝就是爱,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与上帝相交成为可能(因他使我们与上帝和好了)。 6 人一旦忘记上帝,就不再是自由地思想,而成了思想的囚徒。因为在上帝之外,没有自由,爱和公义。 7 道成肉身,从此行人道就是行天道 8 所谓灵性是不为物所奴役,而是管理物;是不放纵肉欲,而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9 如果因信称义是起点,那么生死相许就是终点,殉道士们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不可停留在孩子的状态,而是要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封面图片:手拿圣经的大圣巴西尔,圣金口约翰,神学家格列高利 大公传统,在天主教和正教皆成为Tradition,又译为圣传*。 *注:正教传统分为traditions and Tradition. 二者区别如下:传统 traditions 指正教内部存在,但未被教会以会议(无论大公的还是地方的)的形式公开承认的部分,其权威性不如圣传,不一定是正教普遍接受的传统,或有争议的教父观点,皆属此类。例如,税关说,万物复原论,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圣像,建筑服侍风格等;圣传 Tradition 是正教对大公传统的另外一种称呼。圣传的内容可以囊括如下:圣经、圣礼(尤其是洗礼和圣餐礼,当然傅油礼(天主教叫坚振礼)是一道举行的)、大公和地方会议的决议和教规,教父们众口一词的见解。至于圣传和传统的界限具体在如何,目前学界似乎没有公认的答案,但这种区分是公认的 写作此文是要再次驳斥中国正教会网站的一篇由约安·威福神父写作,默耕翻译的文章:《唯独圣经吗?正教对基督新教之教导的评价》。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指出新教徒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语气却是毫不客气的,并且对新教徒在圣经方面的学术成就也未见足够的尊重。 这篇文章的缺陷在于没有首先理清正教会是如何看待圣经与大公传统的关系的。而这正是此篇文章的目的:圣经与大公传统的关系如何?笔者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当然,它也不只是我自己的)。 我在圣十字架神学院的旧约老师,神父尤金•潘提乌科(Fr. Eugen Pentic)算是东正教研究圣经的领军人物。他尊重新教的圣经学者,毕竟多数研究圣经的大牛都在新教或天主教阵营。他不时批评学生读教父著作过于读圣经(可见教父著作与圣经之间是存在张力的,我会另写文专门阐述此问题)。 在一次课上,神父尤金跟我们谈到圣经与大公传统的关系。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耶稣基督的名字,然后围着这个名字画了一个圈,在圈内写上 “Bible(圣经),接着他再在外面画圈,就是圣礼,大公会议,地方会议,教父著作等内容。他告诉我们圣经处于大公传统的核心位置,因为它见证了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我当时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原来圣经在正教会占有如此崇高和核心的地位。这不仅仅是用一句话说:圣经是圣传的一部分所足以表达的。 有人宣称,圣经只是大公传统的一部分,这句话没错,可问题是这句话并没有告诉我们是哪一部分?如果大公传统是一个人,那我要问圣经是心脏?是胳膊?还是手指,甚至手指甲?砍掉一个人的手指,甚至胳膊,人还能活,但拿掉一个人的心脏,他还能活吗?我想要强调的是,圣经是大公传统的心脏。 如果这个心脏有两个心房的话,那么圣经至少是其中一个心房,而另一个心房就是圣礼(尤其是洗礼和圣餐礼)。 基于这个关系表述,我列举圣传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是圣经和圣礼,其次是大公会议决议和教规,再次是地方会议的决议和教规(当然是教会后来都普遍认可的),最后是教父们众口一词的教导。关于圣灵在大公传统的重要作用,请看《教会、圣经与大公传统》 如果圣经是大公传统的核心,那么对于约安·威福神父关于唯独圣经”的错误预设一:圣经被认为是信仰、虔诚生活与崇拜的最终准绳(The Bible was intended to be the last word on faith, piety, and worship),笔者就不敢苟同了。因为一切大公传统的教导都是有圣经根据的,有些虽然没有明说,但也暗含着的。就像心脏的血液遍布全身,无论手指头的毛细血管多细,被划破了还是能见血的。 问题在于我们是把圣经读成了字句,还是就这精义读,因为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述是完全可以的,有些东西虽然圣经找不到这样的词或一模一样的说法,但只有表达同一个意思即可。 注:其他两个错误预设圣经是初期教会的信仰依据,而传统只是后来“世人堕落”的产物和任何人都能未经教会的指引而自己解释圣经,笔者没有异议。 再者,笔者所读的教父著作,无不尊圣经为神的话,上帝的启示,他们对圣经的热爱达到了倒背如流,时刻默想的地步,因此无论是劝勉讲道,制定礼仪教规,驳斥异端异教,回应社会敌基督的思潮,他们无不以圣经为他们论证的基础,同时以大公会议决议、教父相关著作,礼仪文本为辅助来应对。可以说,教父们在面对异端异教,回应时代的挑战时,教父们是“唯独”圣经的,至少他们是以圣经的话为至高的标准来驳斥异端异教,来牧会教导,来回应时代挑战的。笔者赞同的唯独圣经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笔者也并不赞同马丁路德1,尤其后来的激进的改教者的观点,将圣经与大公传统置于对立的状态,以至于“唯独圣经”的意思就是用来质疑和挑战传统的。正是这种将圣经从大公传统中单独拎出来,如同把一个人的心脏拿出来一般——的做法才造成了不少人产生了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以及他们对大公传统的忽视,甚至敌视。 马丁路德是否有这种意思,笔者并非研究马丁路的人,因此不好评说,还请相关学者赐教。 ↩︎
1 问:基督徒当如何爱国? 答:爱神爱人就是爱国,此外无他。 2 主祷文说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神的国是先从心里降临的。就是人首先把心里原本属于神的那边空间给予神,此后,神的国就在人的各个领域降临了。心里那边空间不先给神,迟早会走岔路的。 3 凡认为某种文明是自足的都是固步自封,因为每一种缺少耶稣基督的文化都有致命的疾病。论耶稣是为全人类而来。 4 关于政治体制:个人独裁好?还是人人任意而行好?其实真正的战场在人心,所以无论哪种情况,我只选择爱,和由此而来的义。 5 公源于私,私者(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即是此意),自主之道也,自主者,天命赋之,不可夺也。 爱源于自谦,自谦者,基督之道也,信基督者,贵为天子,天子之道,在乎爱神爱人。 6 有人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又有人说,政权源自每一个公民,但我们说,政权源自上帝,而仁义是政权的根基。有人说,以暴制暴,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我们说,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祷告。 7 在末世,人的国在神的国中无份。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这是政治的疆界,基督的身体,圣灵的宫殿,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这是教会的疆界。如主所言,让凯撒的物归给凯撒,神的物归给神。 8 基督徒不应崇拜政权。一切的政治体制,理论都不完全,不然耶稣为何不在地上建立一个国家呢?可见除了神所应许的天堂,我们不可在地上盼望一个乌托邦,理想国。 9 自然属于天堂,在它里面没有罪,自然是天堂的稚形。 10 天地有大道,我想无非就是那股生生不息以至于心心相惜的爱意吧!这股爱意在三位一体的上帝那里显明了,更是从父、子、圣灵在世上的工作显明了,这世界,道成肉身,十架受难,死里复活,赐下圣灵,教会,圣经,传统都是因着这爱而来的。(参约一4:7-13) 11 我是我所是 告诉我们什么是绝对的自由,我是爱 告诉我们绝对自由的真实含义。因此,爱就是绝对的自由。只有在爱里才有真自由,因为上帝就是爱。 12 天国的言语,就不是地上的言语了,因为天地言语之别就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和面对面之别,就是知道的有限和全知道之别。因为保罗说: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 笛卡尔的人论说,我思故我在,但三位一体的上帝才真的揭示了何为人,我爱故我在。 14 圣灵带来末世的临在,使我们进入与上帝的爱的关系中,使我们能彼此相爱 15 我们所经验的过于我们所能想的,我们所能想的过于我们所能用语言表达的。所经验的在心里,所想的在理智中,所言说的在语言中。道可道,非常道也。我们的语言只能给真理划定一个疆界,但却不能把握他,也无法穷尽他,因为不是我们把握真理,恰恰相反,是真理把握我们。 16 我们的信仰不仅是语言层面的,也不仅是思想理性层面的,亦是经验层面的。语言的作用是,以合适的术语表达我们所共同经验的信仰,教义的作用就是划定这信仰的疆界。大公意识的存在正是基于这共同的信仰经验,因为我们在教会中所接受的是同一个洗礼,所经验的是同一位圣灵。大公会议的决议和教父们的著作所见证的就是这大公意识。因此,若个人的良心与这大公意识相悖,那就是他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圣灵在他里面的意思。
今年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但一路也有神的恩典。疫情震撼了人的国,嘲笑我们文明的“高度”,一切都不再稳固。这一场看不见的争战,人类并没有多少胜算。原来人类及其文明如此脆弱,一个看不见的病毒都无法阻拦。 今年,心情是忧虑的,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上半年申博,一直不确定到底要去哪。我申请了美国十所大学,都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在一家教会兼职服侍,神也借着明显的印记阻拦了。 只有伦敦亚非学院给了我入学机会,我申请了那里的奖学金(欧洲读博是自费的,除非自己主动申请到奖学金,多数美国大学读博在入学时就包含了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补助),最终没能申上。我曾一度以为,若没有奖学金,就是上帝阻拦我去读博;现在却清楚地知道,神要我在今年就立一个心志: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糊口,这就是神的心意。奖学金什么的都是辅助,至少我现在心里不再依赖它了。 我几乎每天都会忧虑那么一会,总感觉心中压着一块巨石,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只好把每一次忧虑愁烦,化成祷告,仰望在巨石上的上帝,他总是告诉我:“不要怕,只要信。” 是他支撑我走到今天这个境地。 苦难逼迫我就近你,因为我知道,只有从你那里才能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安慰。 我们的忧虑是比较单一的,其他方面都感谢上帝。我们全家身体都还可以,到现在也没有感染过冠状病毒(我们也经常为此祷告)。人生无常,任何一个不幸就足以摧毁一个美好的家庭,这无关乎外在多么光鲜富足。是上帝保守我们一家平安健康地在一起生活,我为此感谢他,这是他多么大的恩典! 由于跟太太上班时间冲突,又面临孩子放寒假,我不再在饭店打工,而是在家带娃了。自从发了在饭店打工的信息后,有两位弟兄姐妹建议我做自己的本行:即通过教课、写作、翻译把这几年所学的分享给大家,以此养生。我想我是在努力尝试的,暑假开了亚略巴古学堂,近来又开了“光从东方来”网站。心里想着,如果将来找不到工作,那现在就开始预备自己赚钱了。路是走出来的,如果没有路,那就一步一步走出来。 这几年翻译了一些教父灵修方面的著作,想着能出版,但鉴于现今的艰难环境,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头了。我现在打算把这些译作和所学以教课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并且教学相长,我也能改进我的翻译,为将来出版做预备。 未来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一切都在上帝手中。默想古圣先贤,他们的生活没有哪一个是平稳容易的,但他们都看自己在世上是寄居的,仰望天家。 我的事工刚刚开始,就收到不少人的鼓励、赏赞。在此,我感谢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热情回应我、给过我赞赏的人,愿上帝祝福你们。
1 还是中文简洁:狄奥尼修斯用了两页纸讲神秘神学,老子只有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 2 当希腊人讲圣化时,说的就是我们与主生死相许的爱情 3 希腊人重存在,讲本体,重本体者,不得不以理性划分出自有永有的和非自有永有的,这一分开就成了圣化(或神化)的根源,所以希腊东正教重神化,因为神化就是与上帝合一。 4 中国人重关系,讲情义,从来不觉得自己与那一位自有永有者是分开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跟上帝的关系处的好,还是不好。处得好的叫爱上帝爱人,处得不好的叫忘记上帝,丧尽天良。 6 中国人从死中见生,因此爱这个世界,重今生,不看重来生;希腊人从生中见死,因此恨这个世界,不重今生,看重来生 7 同样的信仰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达志趣,这是因为组建语言的方式以及用这些语言下的重要人物有关——比如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拉丁的西塞罗,中文的老子,孔子等,也影响着我们的体验和思维模式。以字母方式组建的语言,比如拉丁语,希腊语和梵语等都更依赖理性去构建抽象的概念,更重推理;但以象形方式组建的语言,比如中文,就注重心灵的感应和直接体验。 8 同样侧重理性,但西方拉丁和东方希腊的侧重点却截然不同,拉丁重法律,政治和军队,喜欢实践。重法律导致天主教的救恩论多是从十字架法庭赦罪的维度去探讨,重军队导致天主教的组织化倾向,重政治导致西方世界始终摆脱不了从社会人的角度探讨问题(堕胎能达成是因为母腹中的胎儿还没有社会人的作用,当然母腹中的道将嗤笑一切支持堕胎的理论)。 9 拉丁传统更重伦理和道德实践精神,而不重圣化,重以发明产品来便利生活,而少强调心灵生活;希腊传统更注重本体论——何为终极存在,人如何获得永恒(这构成了希腊世界神化的概念)和智慧,也就是说重属灵知识。哲学家一词就是爱智慧的人。对本体论的重视使希腊人更倾向于脱离这可朽可死的世界,趋向于神圣永恒的世界,因此本体论的维度深刻地影响了东正教的救恩论,对正教来说,救恩意味着神化,神化即与上帝联合。正如阿塔纳修所言:“上帝成为人是为了让人可以成为上帝。”这些是为何以下这些异端都与此相关 阿里乌主义 Arianism:认为圣子是被造物 撒伯里乌主义 Sabellians:认为父子圣灵只是在历史中的角色扮演者,不具备本体论上的含义,从而把圣父钉在了十字架上 阿波里拿主义 Apolinarianism:否认耶稣具备人的灵魂或理智(nous),从而否定了全人的得救,因为按神学家格列高利所言,上帝所没有承担的就是他没有拯救的 聂思托里主义 Nestorianism1:认为耶稣基督的人性有自己独立,不同于圣子的人格,也就是说,基督有两个人格,一个基督人性的人格,一个神性的人格,即圣子,因此因称呼玛利亚为基督之母,而非上帝之母,从而分裂了耶稣基督,切断了救恩的连续性 一性论 Monophytism:基督的神性吞了他的人性,从而只有一个本性。 一能论和一志论 monoenergism and Monothelitism:基督有完整的人性,但他只有一种能量或一个意志,从而限制了基督人性的正常功用,基督的人性是不健康的,其运作受到限制,这影响了救恩的整全性。 这些异端以如此大量的细节在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中出现反映出希腊人对本体论的关注度,而这些异端极少在拉丁世界出现争论。可见,我们的语言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会影响我们信仰的表达以及侧重点。 8 在尼西亚信经中,同性同体(ὁμοούσιον)是注重本体论的希腊世界,专门针对阿里乌派特有一个名词,这个词对于许多不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的非洲国家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语言中几乎没有本性这个词,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也令人费解,因为把体用明确划分开来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唐朝才出现的,不过感谢主的是,在此之前信经中还写道:“(子)由父所生,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上帝的真上帝,受生而非被造。”其实这些话,句句都告诉我们同性同体(ὁμοούσιον)要说的意思,因为信经采用了多种方式去表达同一个意思,以确保教义适用于所有语言。 9 论圣餐:天主教和基督教多是从赦罪的角度理解圣餐,当然也不失圣相交(holy communion)和基督身体的维度。希腊传统重末世和圣化,因此希腊东正教对礼仪的理解就是地上的天堂,是从末世的角度理解圣餐。但对于中文而言,一切尽在爱的关係中。因此礼仪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爱中彼此相交的维度,虽然在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传统中都有。但仍然未被强调。笔者以为当从爱的角度来看待礼仪,因为赦罪只是关系修复的初级阶段,我们要进到完全的地步,即在爱中与主相交。爱就是圣俗的界限,爱超越了历史和末世的界限。 聂斯托里本人是否完全是这种理解,并未可知。这种称呼是对景教的蔑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对东方教会(即景教)的误称,具体参见:Cf. Sebastian P Brock, “The ‘Nestorian’ Church: A Lamentable Misnomer,” in The ‘Nestorian’ Church: A Lamentable Misnomer, ed. Kenneth Parry and J F Coakley, Bulletin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Manchester: John Rylands University Library, 1996), 23-35....
1 有人说,没有教会,就没有圣经,这话只对了一半,其实反过来说,没有圣经,就没有教会,也没错。有人问,没有圣经,有教会吗?这个问题就不应该问,因为这些表述和问题都有一个暗示,那就是圣经和教会是冲突的,但它们并不冲突,无论是教会还是圣经都是三位一体的工作,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圣经自教会诞生以来早已深入教会的方方面面。 2 圣经正典的形成是在教会对抗异端的过程中产生的,教父们普遍达成了共识。当正典形成后,留下的就是对圣经的解释问题,早期教会是通过教父们与异端的对抗,通过大公会议的信经和决议解决的。我在圣十字架的一位旧约导师,亦是一位东正教神父说得好:“教父著作不一定等于对圣经的正确解释,但他们为解释圣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指南的意思是有了他们的著作,我们不用害怕会错解圣经到异端的地步。 3 我课堂上一位姐妹说得好,她说:“大公传统是圣灵在教会的工作。” 她说得对。不少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学者都持此观点。 4 一次讨论圣经正典形成的课上,我们试图找到教会与圣经的关系。我总结如下:如果教会大公传统有个核心的话,那不可见的核心当然是圣灵(连同圣父圣子的工作了),那可见的核心就是洗礼、圣餐礼和圣经,其次是大公会议留下的信经和教规,教父们的著作,灵修传统、教会神职体系(为主持洗礼、圣餐礼和授圣职礼而设),最后是教会留下的礼仪祈祷文献、圣徒传记、教会建筑等。我想大公传统主要指的前两点。 5 尽管在东方教会礼仪中有小入圣和大入圣之别,小入圣的高潮是宣读圣经,大入圣的高潮是圣餐。但这并不意味着圣经应当置于圣餐之下。因为没有圣经,圣餐无法举行,教义无法形成,礼仪文本没有根据,大公会议的信经和教规也成了无米之炊。 6 教会虽然有好几次大公会议,但只产生了一个信经:尼西亚信经,后期的会议不过是对信经的进一步解释罢了。有些人声称,尼西亚信经的权威性不如圣经,这种对比圣经与信经的权威性孰高孰低的做法,实在不高明。就如对比苹果树干与苹果中哪个更具苹果树的特性一样,其实圣经与信经传递了同一个意思,都是圣灵在教会的工作,是一体的。所以说,信经是略缩版的圣经,圣经是扩大版的信经。 7 有人问我,中国教会如何回到大公传统?我的建议是,首先在主日崇拜中加入全体一起诵读尼西亚信经的环节,因为尼西亚信经就是大公传统的标识。 8 教父们从很多意义上都是“唯独圣经”的,他们用圣经来驳斥异端异教、形成礼仪文本、讲道牧会、回应他们当时不良的思想风潮,我把这称之为真“唯独圣经”。不过,现代好多人把唯独圣经用歪了,他们用圣经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派别,用以反对教会牧者,反对早期教父,反对早期形成的修道主义传统,反对大公会议决议,反对教会形成的礼仪和教规…这实在是对圣经的误用。 9 圣经不只是用来思考的,更是我们的命,我们应当把神的话活出来,用它来回应时代的挑战,这才是对圣经的正确应用。(详见巴西尔书信二节选)
1 上帝有情,但没有情欲。上帝无情无欲,只是说,他没有像人一般私情,邪情,没有像人一般的情欲,他有情,是真情,他有爱,是圣爱,牺牲的爱,他有欲,是好生之欲。 2 圣经没有说,上帝成为人,是为了让人成为上帝。我们的主只赐下两条诫命,爱上帝爱人。因此,灵修的核心就是爱上帝爱人,如果主说“这两条诫命是_律法_和先知一切道理的_总纲_”,那么我也斗胆说,这两条诫命就是灵修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教导和主题的总纲。 3 牺牲的爱总是可歌可泣,因为人们深信爱不会失败,爱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爱就是生命,爱不能被死亡所吞没。神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就证明了爱的真谛为何:生死相许 4 爱是没有限量的,所以不能以爱的平等或多少来衡量 5 如果人愿意为他所爱的上帝,所爱的人献上一切。那么,他对上帝和人的爱就是无情欲的。 6 可以说,只有上帝是不朽的,因为其他的造物都是依他而存,从这个层面讲,凡被造之物,其本性都是可朽的,有些被造物不朽仅仅是因为爱上帝的缘故,这爱维系着他的存在。所以说,我们的得救,不能简单地说是本性朽坏与否的问题,更是爱主与不爱主的问题,因为没有我们的爱,上帝不能救我们。诚如奥古斯丁所言,上帝在没有我们的时候造了我们,但不能在没有我们的时候救我们。 7 因为,爱是愿其生,不愿其死,爱是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心甘情愿地献给对方,但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只有在另一方以同样的方式爱他的时候,才能稳固,有效力,因为爱就是生死相许。 8 天父爱我们,甚至愿意将他的独生子和他那不死的生命一并赐给我们。圣子以道成肉身的方式不但将万物接纳到他自己里面,从此,在本体论上,成了万物得救的根源,而且借此能以在十字架上献出他的生命给我们。他并不强迫我们爱他,因为爱并不能被强迫,他以这种方式教导我们什么是爱。 9 爱是出于自愿,凡是出于自愿的才能稳固,因为只有在与主生死相许的关系中,人才能真正地获得永恒。永恒不是强迫的,而是自由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爱里面的,即爱上帝爱人爱万物中的。爱不是自私的,而是牺牲的 10 只有在爱中,我们才能说真正的说,我是我,你是你,因为你我的价值在于彼此相爱,否则你我的价值都被身外之物或虚空的浮名所取代。 11 只有在三位一体中,爱和自由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我是我所是”表明的是绝对的自由和他者,那么,我是爱,表明就是,绝对的自由是爱,只有在爱里才有真自由。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圣灵的工作无他,就是让我们自由地去爱上帝爱人。 12 爱就是相交,相交就是生死相许。上帝就是爱,爱就是实在,爱就是永生,爱就是末世,爱就是当下 13 因著愛,他創造世界,因著愛,他派遣他的兒子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從此天人相合,上帝啊,你對我們的情義何等高深長闊。 14 爱就是圣俗的疆界,爱多的地方就是天堂,爱少的地方就是地狱。 15 爱就是生死相许,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是这么做的,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天父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1 无题 雪花点点问窗前 耶稣声声在心田 随风舞动润无声 原来心中有四季 季季都尝主恩甜 2 雪花啊,雪花 带我向上帝问声好 好吗?我想他了。 3 自勉诗 生如落叶随风舞 转瞬归土人生苦 不如放手一搏 尽心尽性爱主 随圣风尽情舞 4 道不远人,在心在口 念念不忘,耶稣圣名 5 害怕地狱,但更害怕忘记呼求主耶稣的圣名 害怕惩罚,但更害怕放弃爱神爱人 6 天地之道,一以贯之,爱也。 7 听啊,鸟儿开口颂赞主 看啦,阳光里见主荣光 呼吸主名吧,那就是你的祈祷 8 愿我心紧贴你心,长相守 愿我灵呼求你名,不止息 愿我身为你手脚,做主工 9 万千念虑 不如专一祈祷
修道者颂 繁华实云烟,名利乃虚空,不如守童贞,退隐祈祷中 收心免纷扰,警醒感灵风,念念主圣名,不忘圣祷功 山中游记 其一 退隐归山林,落日余晖中。登高以远望,神光似无穷。 草木雕画色,啼鸣花鸟虫。山随人影上,长歌造化功。 隐修 其一 静默心自专,性本爱务农。独居亲上主,喜乐言难容。 问君何所求?旷野寻芳踪。跟随十架路,忘后向前冲。 感恩 其一 昔杨柳依依,今雨雪霏霏。日月为双翅,遨游天地飞。 终叹吾身短,何处是吾归?万物为客旅,爱慕自找讥。 虚空复虚空,物非人亦非。感谢救赎主,十架圣光辉。 隐修 其二 静默人定初,旷野伸展舒。祈祷心专诚,有感而写书。 浑然忘万物,身不知何居。对越天地主,圣道流心渠。 登江南 山连似水波,日照影婆娑。红石净水滤,碧草微风歌。 蓝天池塘镜,绿地浮云河。恩光岁月过,圣子化干戈。 人间 世人笑我太疯癫,不爱钱财爱上天。 劳苦愁烦一生了,百代千载名何眠。 都言世界荣华有,死后空空化成烟。 试问今生做何事,惟愿主旨得成全。 附中秋诗歌一首: 秋风秋雨层层凉,万里乌云圆月愁。盼到中秋佳节时,留下清空让月游。 岂言月是故乡明,天国一家乐悠悠。将来禧年同欢聚,颂扬上主终不休。 后记: 这些诗歌是很久之前的创作,愿上帝祝福大家。